这天中午,天气暖洋洋的,带儿子过红绿灯,两岁的孩子特别有主见什么都要自己来,每次都要自己过斑马线,眼看绿灯时间快到了我就立马抱他到路边,小家伙还不高兴发起脾气来。
这时我突然看到马路边上有个比较破旧的小车,再往车上一看,哇,是满车的米花!我好像看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贝,立马带老二跑过去,孩子听我说有好吃的也不闹了。
只有车没有人?转了半圈,原来在车后面蹲着一个爷爷,年龄有点大满脸的皱纹,穿着一件很旧但还很干净的T恤,手里拿着烟,眼睛也有些呆滞和迷茫。从拿烟的磨着老茧的手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经历过生活苦难的老人。
我轻声问,您好,车上的米花还卖吗?这个爷爷赶紧起来说,卖,卖!
爷爷拿出来一个白色塑料袋,问我要哪个?
我这才看到原来满车的米花有好多种,有长长的还分白色和黄色的,我知道这分别是大米和玉米做的,还有一颗颗的是玉米爆的,还有粒状的是用白米直接爆的,还有其他的加工品,包括大米花团,小米花团等,甚至还有鸡蛋酥什么的。
我的儿子跟我一样看呆了,我看到装米花的袋子都用绳子把口扎的紧紧的,问这个好解开吗,爷爷说没事,按我指喜欢的一袋解开口,拿出一根长长的先递给了儿子,儿子接住就吃了起来,那个美的,立即把刚才过红绿灯的不愉快抛脑后了。
爷爷把几样混在一起,有条条的,有大小颗粒的,如果是平时买东西我应该会让分开装,但是我没说话,想着怎么都是一样吃,没事的。
每拿一样爷爷都问我行不行够不够,其实我和孩子吃不了多少,但是我还是说再来点吧。也有不好取的,我就帮忙搬着旁边的袋子让爷爷好拿一些。
我问这个老人平时在哪卖米花,他说到处跑着卖,我就建议他去附近孩子多的公园学校什么的地方会好一些,他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其实每次见到像爷爷这样的劳苦大众我都会很上心,因为我也生在小乡村,我也有最爱的也是这样的父老乡亲。
还记得有一次看到一队民工在我们前面走,那时也是中午,路边上的饭店里飘出来各种香香的味道,他们明显也是刚下班,但是没到任何一家餐厅吃饭,我竟然跟着他们走了好远,想看看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是不是有食堂。
和这位爷爷一样,他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虽然很辛苦但是为了生计也在不断打拼着。是的,生活没有什么高低,这样的人更应该得到尊重。
不知不觉,我让爷爷装了满满一袋子,后来爷爷拿出来一个很古老的小称,称杆很短,还带着小秤砣,给称了称,28块。
他说给现金吧,手机掉了。我找了三十给他本想不让找钱了,但是我又不想让爷爷有负担,他拿出零钱手抖抖地找给我两块。我问手机掉了是丢了吗?他说是,我有点莫名的心酸。
我在想爷爷是哪里人,他的亲人又在做什么?手机丢了会不会有人给他打电话?他刚才蹲在那抽烟在想什么?
告别了这位爷爷,看着吃着米花的孩子,想起我的小时候,在那个生活不富裕的年代,米花就是最好吃的零食。
最早的时候是用黑黑的一个炉子里放上玉米和糖精,放在一堆火上不停的转啊转,后来只见大家都捂好耳朵,炉子的主人就一踩,听见崩的一声巨响,炉子冒很多白眼,后面的袋子里就装满了爆出来的米花,香甜美味。
后来就有了机器,大家都拿着自家的玉米或者白米去爆,再后来大家都爆的少了,因为超市里有现成的或者有更多的别的零食了。
我抱着大口吃的儿子往家走,手里提着一大兜米花,迎面走来一个带孩子的妈妈见到我拿这么多米花,眼睛里充满惊讶,我把米花分给她的孩子,孩子吃得开心的跑开了。
其实我们的记忆很多都跟吃的有关,一种我们自认为的美食,就是我们的一段成长记忆。
我终于又吃到了米花,还是小时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