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时间。春秋时期的战争,原则上只有一天,最短的只有一个早上。就是太阳出来了以后,集合,打仗,早饭先不吃了,打完了再吃,叫“灭此而朝食”(《左传·成公二年》)。最长的,也就从日出打到日落,就不打了。
第二是地点。春秋时期的战争,在哪里打?一般在国境线上。国境线是有标志的。具体做法,是犁沟,灌水,把挖沟的土堆在两边,再种上树。这个动作,就叫做“封”,也叫“封疆”。封疆的地方,在边境,所以叫“边疆”。如果两国交兵,就要把军队开到这里来打,叫“疆场”。这是春秋时期最常规的做法。
第三是礼仪。春秋时期的战争,我总结了四句话,叫做“列阵如球赛,宣战如请客,交手如吃饭,格斗如竞技”。双方的军队(可能是一个国家的,也有可能是联军)开过来,开到疆场就停下,宿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家开始布阵。这边摆摆,那边摆摆,就像我们现在踢足球,双方队员上场,先站好了。宿营或者布阵以后,派一位将军,或者使节,先去对话。态度,当然是客客气气;用词,也都是外交辞令。
比如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统帅成得臣(字子玉)派使者宣战,话就是这么说的:敝国的战士,恳请与贵国的勇士做一次角斗游戏。贵君靠在车里观赏就行,敝帅得臣愿意奉陪。晋文公则派使者回答说:敝国的寡德之君,已经接到大帅的命令了。拜托大夫告诉贵部将士,驾好你们的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上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对完话,有时还要谦让一下,然后开打。决出胜负,就结束战争。所以,最多一天工夫。比如城濮之战,就只有四月初二这一天。初三、初四、初五,胜利了的晋军原地休整。吃完楚军留下的粮食,就启程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