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在上周三考完了,我从考前考中到考后始终没有问儿子准备得咋样,考得怎么样。
考完后,儿子陆陆续续的跟我说着各科的成绩,理科总体都挺不错,可能因为他早就想好学理,从结果看,文科有些躺平。
语文成绩有些出乎意外。这学期语文考了两次,都在50多分。这些年,语文和语文老师都是不能触碰的存在,而且这次的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
为此,在前不久的一次连线中,娅俪老师建议我找一位心理咨询师跟儿子聊聊。我坦诚的跟儿子说出我的担心和想法,儿子没有排斥心理咨询,说如果自己有需要,会寻求帮助。我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儿子期中语文成绩110分,这是自初中、高中以来的最高分。我今天瞄到了一眼答题卷,那书写的整洁度和字体的正规度也是我见所未见的。当时儿子告诉我成绩的时候,我确实惊讶:儿子,发生什么啦?我当时不知道怎么接,就自然反应了。
发生了什么呢?
我翻过儿子的语文书,干净得可以转卖,不时有语文老师的提字“要做笔记”;作业稀疏几行,旁边也有老师的“不懂要问”……
发生了什么呢?
当我看着这些,我心揪、心疼,但始终不闻不问,就当我从来没看过,因为我知道保持安静是我能给儿子此刻最好的支持。可能他就是心里不得劲,就是不想记笔记,就是不想用心写作业,情绪脑在作祟,理智脑就是工作不起来。作为妈妈,就让子弹自己飞一会儿吧。
发生了什么呢?
我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跑步健身,整理内务,保持好的生命状态,准备儿子想吃的饭菜,早起做早餐,尽量让儿子在家吃饭……
发生了什么呢?
不再当杠精,不跟老公杠,不跟孩子杠。在孩子的学习上,我的语言量减少了五分之四,不唠叨,不评价,做一个观察者、感受者和聆听者。
发生了什么呢?
坚持要坚持的,其它一切放手。儿子在家的时间是中午放学后、下午放学后和晚上自习后。经过商量,除了中午要么休息要么看自己想看的书,其他两段时间自由安排,原则上十一点熄灯睡觉。作业基本“不管不问”,每周末翻翻儿子的书本和作业,心里有数,知道孩子的状态。
当我正沉浸在语文成绩的喜悦中时,老师的电话恰到好处的来了,让我了解到儿子的迟到、逃值日、着急回家忘带作业…..我真诚的跟老师道歉,也坦诚我看到的儿子的进步和需要提升的方向。电话快结束的时候,老师也表达了对孩子的肯定和看到的进步。孩子跟我把事情的经过和感受说完后,我们面对老师指出来的问题一一商讨出具体改正的措施。孩子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发生,但向好的变化已经在发生。
晚上,儿子去学校取作业。回来跟我说起和老师一起去办公室途中的交流,虽然挨了批,但这次,儿子的态度没有对抗。或许,破冰由此开始。
这个过程中,儿子做了什么呢?
儿子更自由的做自己。
儿子还做了什么呢?
儿子看了好几本心理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