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逻辑:开发商是没钱的,但是银行有钱,政府要卖地,开发商没钱买,政府就跟银行说,你把钱借给开发商,让他来买地。银行答应了,借钱给开发商(当然肯定是要利息的),开发商拿钱买了地,之后建房子。但建房子没钱,只能继续向银行借,银行不肯,不肯?开发商表示那之前借的钱就还不了。
无奈银行只能继续借钱给开发商,开发商欠了一屁股债,房子建好开始销售了,但价钱太高,卖不出去,毕竟买房的人也没有那么多钱,银行必须想办法一起卖房,于是就有了房贷这个业务。但是银行也不能平白无故变那么多钱出来,怎么办?
找央行爸爸,“”爸爸,印点钱吧,不然生活过不下去了”,央行爸爸开始是不同意的,但是那么多儿子伸手要钱花,出于对儿子的疼爱,无奈只能印钱。随着央行印的钱越来越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老百姓银行存款就开始缩水了。
我记得在2000年左右,我那村里的地是3万左右一间,6万可以买2间,到08年,就要6万一间了,而到18年,已经升到30万左右一间了。
最终就是,开发商找到了盈利的点,银行通过双向借钱,不断盈利不断扩张,政府也通过卖地实现了一方富裕。国家因为房地产业务,呈蒸蒸向上一片繁荣的景象。
兴,百姓苦,这种兴,好比杀人不见血,高。
那能不能不买房呢?我租房。政府说,不买房?那就上不了户口,你的子女就不能享受和当地人一样的福利,你始终是一个外来人。好吧,我买还不行吗。
我们都说安居乐业,安居,就需要有房子,否则怎能“安”,毕竟租来的房子永远都不会成为自己的,所以要买房,为了安居,为了孩子,为了面子,贵也要买,早买早享受,而就算贵,说不定后面还要涨,那就更买不起了。
2014年后,全国各地房价迎来一波疯长,广东的二三线城市,可以从16年的6月5000元/平,涨到17年2月,就破万了,什么概念,16年50万可以全款买一一套100平的,17年买房就需要首付50万,贷款50万进行买房,而银行贷款都知道,利息跟贷款是差不多的,分30年供楼计算,本息一共要还100万左右。
而这100万,如果不是用于还房贷,是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的,可以作为个人成长方面的投资,可以旅游,可以消费一些高档的产品,哪怕多买几台手机,相信对于手机行业都会有帮助。
但是,用于还房贷的钱,已经限制了一个家庭的绝大部分支出,这不敢花,那不敢花的,最终造成消费萎缩。
可能有人会说,房贷那么高,那就赚更多的钱,那如果没有房贷,赚更多的钱,就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更多消费,可以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将钱投在不可能对人类有更大发展的房地产上。
也可以说,这只是限制了个人家庭的发展,但是国家还是在发展的,银行发展了,地产业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也在进步,也在发展。
但是我试问,如果所有人都没有钱去消费,那么做出更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更好用的手机,大家都憋着,不敢买,会怎样?那么就没有更多的钱去支持企业的研发创新了。
作为房奴,一个家庭在开支上,如果存款不是很多,都是会节制再节制的,轻易不敢消费。
算一笔账就知道了,我大学毕业,月薪1500做起,到月薪4K-5k,直至后来更高,基本月光,用在什么方面?吃喝玩乐上,约会上,社交上,基本没有存款。
后来结婚了,买了房了,除了供房,我保证如果只是我个人的月消费,一定不超过1K。
所以我认为,中国要感谢那些月光族,感谢那些敢于消费,敢于刷卡甚至刷爆卡的年轻人、白领、是他们在支撑着中国的经济,如果没有他们的消费,中国的经济不可能这么快发展。也感谢曾经年轻的自己。
好吧,共勉。搬砖继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