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回娘家看母亲,恰好大姐也在,于是张罗着欢欢喜喜做中午饭。
我家有个习惯,过年期间,好像只有吃着、喝着、聊着,才算有节日气氛。所以从除夕开始,走到哪里都离不了做饭、吃饭、再做饭、再吃饭。
虽然繁琐、劳累,但这就是“过年”。过年做美食,似乎成了节日最重要、最工程庞大的一件事。
或许连续几天折腾有点累了,还没有开始做,母亲就埋怨大姐,没有将亲手生的豆芽及时处理,导致豆芽发黑,影响品相。
大姐工作繁忙,累了一年。一来不经常做豆芽,不会处理;二来平日里大小琐事太多,单位家里,事事得拿主意操心,好不容易过年放几天假,又得操持全家吃喝,走亲访友,等等,烦不胜烦。
哪有心思记挂这一小盆豆芽,如何制作出美味?
大姐不痛快,勾起N多伤心往事,甚至背着母亲抹泪。看到这一幕,我很心疼大姐,强忍着,没有过多地指责母亲。
母亲很疲乏在做饭,所有人心里既难受又插不上手,原因是:母亲怕别人做出来不好吃、怕浪费东西。
如此这样,由来已久。
中午饭由母亲亲手做好了,说实话,特好吃!但我却噎着吃不下,吃饭的心情早已消失殆尽!
02
在我看来,小时候孩子们都在父母身边一起生活,很多的习惯、口味沿袭了父母亲的习惯,但长大后各自组建家庭,很多的习惯、口味会按照新家庭成员的方式来改变,再聚合到一起的时候,就会有所不同。
而且,夫妻双方生活久了,思维方式、饮食习惯、做事方式、待人接物等等,都会潜移默化,互相影响,直至高度一致。
而我们应该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就OK了,为什么非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包括做饭、做菜的口味、做法,在我认为,所谓的可口饭菜,只要符合自己的口味,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可口的好饭菜,饭菜质量再高,色香味再俱全,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对于自己来说,就不是可口的饭菜。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没必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和规矩来衡量别人的口味和审美。
求同存异即可。如果为了招待别人舒服,别人满意,那要了解对方的口味。比如:我爱吃醋不爱吃盐,如果别人招待我,只要菜里放合适的醋,少放盐,对我来说就是特别可口的饭菜,反之,色香味再俱全,只要缺了醋,多了盐,对我就不是可口饭菜,就这么简单。
03
今天大年初三,通过中午做饭吃饭,我深深地悟出一个道理:任何时候,勿以自己的喜好来衡量别人,自己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对某件事情固有的看法,但这个固有的看法不一定就是规则和铁律,若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会有另外一套规则和铁律,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将心比心,我们也就不难体会他人的想法,否则难免会以己之心度人之意,以至于表错情会错意。如果从对错的角度来评判,是难以衡量孰对孰错的,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可找到最大公约数,达到相对一致。
下午正好读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有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她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
所以,经常埋怨抱怨,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标准的习惯并不利于我们个人成长,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分析问题,知彼解己,才能达到互惠、双赢,如此才能养成好的习惯,也才能循序渐进地成就自己。
大年初三,愿将所有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各位,祝看到本文的各位读者,和顺致祥,新春快乐!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