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曾国藩传记》我之前在十点读书上有听过他的故事,后来又在一次读书群里有人做推荐,当我一次无意中在单位提到想看这本书的时候,一位同事恰好有这本书。这个春节刚好不能出门便用了5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448页的传记文学。起初,当我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时,虽然书的页码不是很多,但是每一页的字都特别小,按往日读的书核算,这本书至少有近1000页,当我阅读完后不得不给自己点个赞,这本书也许将成为2020年我看的最多字的一本书了。
二、本书概要
本书讲述了曾国藩一生的故事,从他出生,如何专注的读书考取功名,又如何弃笔从戎带兵打仗的。他,生活在晚晴时期,是一位对晚晴历史有着巨大影响的人,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因曾国藩出生时爷爷梦到了龙,也因此觉得这个孙子一定会让曾家光宗耀祖的。因为家族的期望,他凭借自己的能力,不负众望,为大清王朝鞠躬尽瘁,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成为了刽子手,却是大清王朝苟延残喘的最有力保障。他是一位具有优良品格,又有严重缺点的理学家、儒学家、军事家,一生都与衰落时期的清王朝息息相关,死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即1872年3月21日),终年62岁。
三、本书的收获
1、个人成长
家庭教育: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出生在半耕半读的家庭中,以读书为荣耀,家族中提倡一切靠自己创造,即使在家族的经济日益兴旺的时期,爷爷、父辈们还是勤俭节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下地干活,也没有雇佣女佣帮助家里做家务,都是家庭中的姊妹们共同分担,这也使得他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在书香氛围中也奠定他以读书寻找出路为主。
环境教育:曾国藩自小在父亲办的私塾读书,后来来到唐家私塾遇到了汪先生学习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涟滨书院他废寝忘食,时文和诗词都有显著提升,也学习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之外的人际关系处理;“人在极端困恼的时候,若有一位真心朋友相助,或许他能很快地从苦海里挣脱出来。”在岳麓书院他结识良师益友,刘蓉、罗泽南、左宗棠等,也成为了他在战场上的左膀右臂。书院的变化,也看出曾国藩不断朝着心中的目标去奋进,随着眼界的拓宽,学识的增长,使得他从为曾家的希望而读书变为跻身于上流社会并企图改良社会而读书。
导师的点拨:曾国藩的成功离不开的重要人物:曾玉屏爷爷的早期对他的熏陶,使得他努力读书;汪大人70多岁了,严谨的学风让他迈向一个新领域;在唐鉴和倭仁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恪守日课十二项外,为自己制定了“五箴”,严格要求自己;大学士穆章阿对优秀人才的欣赏和爱,使得他在京城有了“大树”也让他的官路更加畅通。
个人的努力:曾国藩的成功更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聪明,一直埋头苦学,也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愚笨,他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记日记,做反思,虚心请教;在读书上他毫不吝啬,宁愿不吃饭也要买书。书中描写他将借来当路费的100两银子买一本《二十三史》而走了2天回到家被当成了乞丐。
在曾国藩身上,我看的是一位勤劳、善良、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生活节俭、廉洁、注重感情对兄妹感情之深、对妻子感情的专一;做事情有恒心、有毅力,善于反思,要取舍,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能屈能伸,于国家危难挺身而出,能够顾全大局,并且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可见眼界的开阔。
2、看人性
“当你对别人造成威胁时,你的发展也会受阻。”曾国藩为大清付出了一生,也是一个清官。在他为大清剿灭“太平军”解除大清朝危机时,皇上却对他的不信任和戒备,只让他带兵大战却不给实权,担心他的军队对朝廷产生威胁而让曾国藩不得已解除了湘军;在他打败仗而面临军队物资和金钱紧缺时,县长等也是给他脸色让他陷入困境;慈禧太后也是利用他让他处理洋人与国人的冲突而背负上“卖国贼”的骂名。
3、看社会背景
曾国藩的母亲江氏和妻子贺氏都是奉献型的父母,在那个年代生儿育儿,养育了一大家族的人,无私的奉献着。
贪官污吏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考场上抄袭的、给考官送礼的、走后门的不断,这使得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而被淘汰;书中所描写的两位邰玉福、邰青荇60岁了还在参加考试,一心只为考取功名、飞黄腾达。一个死,一个一生无功无名,也无钱财,没有家庭,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也看出了科举考试的弊端。
四、金句
1、迈出脚步并不难,难的是把关键的那几步走对!
2、人生在世,多么不容易呀!从一落地起,他就要顽强地挣扎、拼搏,以求生存。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他还要遭受一次次磨炼,有肉体的,有精神的;有上天抛来的,有人为致使的;一次次的磨难后,他才能一点点长大。运气好的话,他将享受人生,运气不好的话,将无福消瘦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自古人生为情伤,生死离别伤情怀。
3、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4、读书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把个人的潜能发掘出来。
五、行动
1、多读书,博览群书,找到自己喜欢的去精专;
2、练习写作,并接受不断的修改;
3、每天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想法和行动全部写进手账里,记录自己的成长(感恩和情绪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