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我和女儿都不陌生,因为已经看了很多遍。
为什么可以反复观看,除了喜欢角色和情节外,我们发现这是一部经得起推敲,可以不断和孩子一起挖掘细节的“游戏”电影!
在制作团队背后的大量努力论证和分析下,《疯狂动物城》是一部看上去“不假”的动画片,看起来一切都合乎常理,不会出戏。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把它当做“亲子游戏”来玩儿。这一切都基于这部电影背后强大的“逻辑”,值得我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探索。
《疯狂动物城》构建了一个所有哺乳类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
在一个前所未有、宏大且细节丰富的乌托邦式的动物世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各种各样动物们所代表的各色人等。
兔子朱迪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除恶扬善的刑警,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朱迪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成功进入疯狂动物城警局,在大型食肉动物的领地——警察局。作为第一只,也是最小的一只小型食草类动物,朱迪被局长分配去做一名贴罚单的交警。
在执勤过程中,朱迪遇见了名叫尼克的狐狸,两人不打不相识,最终却成了真搭档,还联手揭露了一个隐藏在疯狂动物城里的惊天大秘密。
这部电影的缜密的逻辑构建,是电影看起来“真实”的真正原因,是我和女儿得以反复“玩儿”的重要基础。大家可以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大逻辑:基于合理化分析的城市构建
1.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真的可以和谐相处吗?
片中最颠覆常识的就是整个动物城里食肉食草动物和谐相处在一起,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现象。
为了找到合理的证据,影片摄制组在非洲大草原蹲守十个月之久,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在丛林里,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是存在和谐相处的时刻的!
在日落黄昏之际,当所有的动物都结束了一整天的辛劳,会在一片水塘边和谐共饮,而不相互侵犯。因此,这部电影最基本的逻辑假设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即在一定场景下,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是共同生活互不侵犯的。
2. 如何平衡每种动物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气候条件
即使解决了动物们和平共处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满足不同种类动物对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需求呢?
答案是:进行了完整功能区域划分的城市规划!
随着兔朱迪离开家乡,踏上通向疯狂动物城的城际列车。兔朱迪插上耳机,列车开始在动物城的各个区域里穿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仔细观看,整个动物城按照气候和环境被划分为6个区域:市中心、雨林、沙漠、冰川、兔窝镇和小型啮齿动物镇。
在影片描述的场景中,每天白天,各个区域的动物从自己的居住生活区,搭乘轨道交通赶来市中心上班,每个出站口还根据动物们来自的方向有特殊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和谐动物世界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备性。比如针对不同大小的动物的列车专用门。
比如河马的专用烘干通道。
比如仓鼠的专用通道
比如长颈鹿专用的饮料通道
类似的细节在电影里还有很多,我和女儿在一遍一遍观看的过程中找的乐此不疲。
3. 动物城里的动物吃什么?
食肉动物都已经和食草动物和谐相处了,那么他们吃什么呢?总不能一起跟着吃草吧,毕竟这是有DNA上的差异的。
在疯狂动物城里,有一个生意火爆的快餐店,里面售卖各种昆虫食品,昆虫汉堡、炸蟋蟀等,这一定就是食肉动物的高蛋白套餐了,还有Mr Big冻湖里的鱼......在整部片子里,昆虫、鱼等卵生动物,成了食肉动物的美食。
如果你足够细心,还可以发现在朱迪第一次见狐尼克的时候,路边木栅栏旁边丢了一个食品包装盒,上面写着“昆虫汉堡”。
4. 动物城生态系统的构建细节
从整个电影的生态链系统构建的细节来看,在动物城的角色中少了我们平日熟悉的猫和狗,虽然也属于哺乳动物,但猫狗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太贴近,而导演们需要构建的是一个纯粹的动物社会。为了不让观众出戏,就索性去掉了猫和狗这两类动物。
小逻辑:关于城内动物的形态和角色设计
片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按照现实中的比例来设计的。为了更真实地展示动物世界的原貌,动物的形象完全参照现实世界中动物的身高比例,以悬殊的身高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带给观众错落有致的丰富感。
为了让整个城市看起来更真实,我们又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当时电影制作时候的手稿。在城市和角色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想让场景看起来太科幻,他希望每个观众在感到惊艳的同时又很亲近这个城市。
这个城市里有不同尺度的动物,看起来像一个混乱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更真实。
再看角色的安排。片中的每一个角色的设定都是经过谨慎考虑的。
狮市长:——非洲雄狮,现实世界的丛林之王
牛局长——警察局长,非洲五霸之一,非洲水牛,以凶猛和出奇的战术闻名
羊副市长——看起来柔弱无害的小绵羊,最后惊天大逆转才有对比
车管所“闪电”——全速前进可达6厘米/秒的树懒君(讽刺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警察局的警官们——清一色庞大犀利的酷角色(食肉类动物)
ZNN电台的新闻男主播们——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看到不同的男主播
天体俱乐部前台——牦牛,代表了天性解放和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原生态
Mr. Big——向《教父》致敬的北极鼩,是一种身材矮小却凶残至极的动物
黑帮保镖——北极熊,为了对应北极鼩的产地,还帮BURBERRY做了轮广告
感人的细节逻辑
在前期设计师的设计手稿中,针对不同场景的细节设计非常走心。
雨林区的酒店设计图
酒店内的房间设计图
啮齿动物街区设计图
兔子家族的细节
雨林区的建筑原理和构成
雨林区的细节设计
汽车设计师Mays设计的各种各样有趣的车子
还有一些在影片中几乎看不出的细节设计
白熊保镖手机上除了豪车就是自己的自拍照
大象带着两姐妹在冰雪世界玩耍的时候,姐妹俩穿着爱莎姐妹的服装哦
卖碟片的小贩车里有不少好影片呢~
长颈鹿手里的恶搞星巴克
兔朱迪手里的恶搞苹果手机
老虎手里的电子产品好像是另外一个牌子
大先生的女儿和闺蜜一起去逛Target
运动品牌当然也不能少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每看一遍都会有更多新的惊喜和收获,经得起推敲的制作才能算的上是经典。
这是一部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儿”的电影
通过这部影片,我觉得可以很容易和孩子解释逻辑这件事儿。
1. 如何让这个电影游戏变得好玩儿?——学会发问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会尝试不同角度的提问,虽然讲的是动物的故事,但是确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我们会通过不同的问题去试着了解这个构建出来的城市体系,比如食肉动物不吃食草动物的话吃什么?比如为什么让水牛当局长?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会一起在百度上搜索各种资料,在判断合理性的同时,无意间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动物界、自然界和社会性的多种维度的知识。从这样的角度看,带着好奇心,学会发问不也是不断深入学习的乐趣所在吗?
2. 如何判断是否符合逻辑——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顺理成章
是不是顺理成章这件事说起来很虚,更无法和孩子解释你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要符合逻辑。但通过对这部电影里面情节的反复讨论,你会发现很容易帮助孩子理解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设计情节,可能导演是这么考虑的,所以选了这样的角色,安排了这样的剧情。这样的讨论她非常愿意开动脑筋,参与进来。
孩子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住在兔朱迪隔壁的两个羚羊会说他们很吵(因为它们总是跳来跳去),为什么狐尼克和搭档愿意跑去大象的冰淇淋店买冰淇淋(因为这是一条产业链,他们是靠这些事情这样赚钱的)......这部电影里有足够的细节可以支持这些讨论。
所以,孩子会慢慢认识和学习到,在一个逻辑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要更积极更丰富地收集信息,主动形成逻辑的延伸和复合型的逻辑能力,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要学会构建“目的性的逻辑思维”,能够积极主动地围绕“目的”的实现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3. 一个完美的逻辑一定要关注细节
前文已经说过,这部电影里放入了很多经得起推敲的细节。
在和女儿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两个会以不断反复看,看谁关注到的小细节最多来进行比赛和交流,每次交流后又可以让她感受到一轮细节的重要性,每次讨论完,女儿总会说:哇,这个也考虑到了,这个也太真实了吧。
很有趣!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彩蛋,祝大家周末愉快~
影片的结尾,树懒“闪电”先生开了一部跑车超了速,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树懒超速是因为动作太慢,所以导致油门也松的很慢,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树懒要自己开车吗?答案在影片开头处忙忙碌碌的中央车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