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由、职业能力——产品能力、营销能力、运营能力、自由职业态
自由职业者三大好处:时间自由、地点自由、不用看老板脸色;三大缺点:收入不稳、社交范围窄和心理负担大。
他们之所以不辞职自己干,一方面因为组织给了他们宽松的环境,一方面因为他们意识到,个人的能力要在组织的平台上才能更加放大,自己成就了组织,组织也反过来成就自己。
自由职业的本质其实不是自由,而是职业能力。
人与职业有三个阶段的关系:雇佣(不得不为你干)——自由交易(选择为你干)——共创(我们一起干)。
能力包含三个部分:把能力封装成产品的能力(产品能力);把能力卖出去的能力(营销能力,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个人品牌”);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财务、法务能力(运营能力)。
自由职业态的自由,是指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能与企业自由交易的程度的状态。
课后题:1、你羡慕自由职业者吗?最羡慕他们的哪些特质?
2、你距离自由职业态的能力要求,还差多远?
3、如果有一天你达到了自由职业态,你会考虑自由职业,还是进一步与企业更深度合作?
本周的话题我很感兴趣。
问题1。关于自由职业的想法我大约从2013年底开始萌生的,萌生这个想法的原因其实很大众,比如时间自由,可以更多地时间陪伴家人(特别是一些政府手续、孩子打疫苗之类的事情,如果上班的话,只能请假去办,请的假多了,总归不好);可以更好地平衡各种生涯角色(而上班的话,包括上下班的路程时间,一天总要有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被上班用掉了,比如我现在早7点出门,晚7点到家,而这是我正常上下班的时间。那么可用于其他角色的时间自然不得不减少了);可以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做事;可以自己管理自己,抛开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
但是经过近半年的考察与准备,还是没有决定去做,原因就像文中提到的收入不稳、社交范围窄、心理负担大,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原因,不是收入不稳,而是投入产出比无法令人满意。
问题2。产品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地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其实很多人很有能力,但是缺乏有意识的系统化,这就需要在自己的众多能力中找出最核心的能力并不断强化,同时围绕这个核心能力来辐射边缘能力,众多小圆圈环绕着一个大圆圈,产品能力应该就可以完善了。营销能力离不开产品能力,产品能力是基础,基础打牢了,然后又有了建立个人品牌的意识,随着圈子的扩大和提纯,自然就会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运营能力感觉还好。
问题3。在今天之前,我可能依然会考虑自由职业,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感觉还需要深入思考一下。自己目前与职业的关系也就处于第二阶段,离第三阶段还有一段距离。还是需要不断放大自己的核心能力,才有可能发展到第三阶段。所以如果现在来选,或许会选择进一步与企业更深度合作吧。
小结:自由职业除了文中提到的三大能力需要持续修炼以达到自由职业态之外,我认为还需要强大的内心——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以及有效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