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3期“母亲”专题活动。
不久前去我所挂钩的村子里开展工作,发现李大娘耷拉着脑袋独自坐在门口。看上去似乎是身体有些不舒服,我忍不住急急忙忙跑过去问她什么情况。简单的询问后,才知道李大娘因为身体不舒服已经三四天没吃饭了,每天靠喝一瓶牛奶支撑着活命。看她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我也不敢与她多说话。我急忙跑进家里寻找大娘的儿子李大奎,可家里都找遍了却没看到李大奎的身影。情急之下赶紧掏出手机拔打大奎的电话,电话接通后,李大奎不慌不忙地说道:“没事,我母亲像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事,过几天就好了,我忙着干农活,没时间在家照顾她。”没等我把话说完就急冲冲挂断电话,大奎的回答简直颠覆了我的三观。
古诗有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为了我们健康快乐成长,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为了让我们少吃苦,少受罪,父母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起早贪黑为了供我们吃饱穿暖,他们手中的一针一线,一菜一粮,看似平凡而重复的动作,其实承载着太多的关怀、责任和无限的爱。我们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没有豪言壮语,而用朴实的动作诠释着父母的责任与使命。长大后的我们却错误地认为,那是他们理所当然的责任,不但不懂得感恩与回报,而是嫌父母罗嗦和烦人。
两年以来,在我所驻的村子里,似乎是有很多个“李大奎”。父母生病卧床不起,或是痛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了,他们还麻木地认为老人是在有意装病。各自忙着种庄稼,干农活,或者是忙着外出打工挣钱。不知是贫穷限制了他们的能力,还是愚昧无知麻痹了他们的思想,而忘记了孝敬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俗话说:“娘挂儿挂断肠,儿挂娘扁担长。”从小父母视我们为掌中宝,心头肉,我们长大了却视父母为可有可无的累赘。换位思考一下,要是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生病时不闻不问,或者简单的给些药吃了了事,也许我们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甚至有可能一命呜呼而夭折。看着李大娘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实在于心不忍,放下手上的工作直冲到地里去找李大奎,好说歹说逼着他送他母亲去医院看病。还好老天没有辜负我的一片好心,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李大娘的病并无大碍,只是长期未曾进食,生体虚弱所至。在医院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后,回家静养一段时间就恢复了元气。以后每次去村子里开展工作,李大娘见到我都要拉着我的手说谢谢!我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话的感觉。那一瞬间,我感觉到作为驻村工作队员的我们,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许,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其中最主要的是引导他们传承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应该是常抓不懈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