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2篇
03 如何才能不赔钱?
据说巴菲特投资有两条规则:
规则一:绝对不可以赔钱;
规则二:千万别忘了规则一。
但巴菲特怎么做到的?难道他买进的都是立刻涨,永远抄到底吗?
老唐却说:巴菲特个骗纸,他经常亏损,经常处于赔钱状态的,这两条规则完全是骗人的鸡汤——如果按照“买了以后股价继续下跌=亏损”的定义来衡量的话。
事实为证:
富国银行:
1989年,巴菲特买进了约85万股,每股买入成本约70美元,市盈率约7倍,市净率约1.5倍。
一年后的1990年,股价大幅下跌,巴菲特继续买进400多万股,成本大约55美元/股。
这时,前面70美元买进的已经“亏损”超过20%,“亏损额”超过千万美元了。
直到1992年,巴神依然在持续买进富国银行,而且买入价格仍然在70美元以下。
直到1993年,富国银行股价飙升,巴菲特的这些股票才转为“盈利”状态。
总账算下来说翻了一倍多,年均也就20%上下吧!也就是说,巴神在富国银行这笔投资上面,持续“亏损”时间至少长达三年。
这次投资是巴神特别有信心、特别有把握的一笔投资,他曾在股东大会上说过:“如果我所有的资金只能买入一只股票,那我就全部买入富国银行。”
德克斯特鞋业:
1993年,巴神作价4.33亿(市盈率约15倍左右)收购了这家鞋业公司,收购完成一年后,净利润就开始持续稳定的下滑。2000年及之后的年报,巴神开始客气地批评自己,向股东承认错误了。到2007年,巴神直接在年报里把自己骂成一坨翔,说道“买进德克斯特公司是我最糟糕的决策。”
Tesco:
2012年前,花了23亿美元买进了Tesco公司股票4.15亿股,2014年清仓,割肉亏损合计4.44亿美元,亏损幅度近20%。并在此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如果你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只蟑螂,伴随着时间流逝,你一定会继续遇到这只蟑螂的亲戚们。
所以老唐说“巴菲特是个骗纸,他经常亏损,经常处于赔钱状态的,这两条规则完全是骗人的鸡汤。
但是,巴神从来没吹嘘过自己永远是抄大底的,永远买了就赚,永远没有判断错误……这样吹嘘的,一般是网络口炮党,是真正的骗子。
巴神的确这么说,只是他表述的意思并不是要确保买在最低点。更确切的说,是巴神的“赔钱/亏损”概念,和炒股人士的“市价低于买入价=亏损”概念有区别而已。
盈利或者亏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果一家企业生命周期里预计创造的自由现金流,折现至今天,超过你付出的成本(包含投入及次优选项带来的回报),你就有投资意义上的盈利。这笔投资盈利还是亏损,与这家企业股权目前在其他人之间以什么价格成交无关。
理解要点有三:
1,要摆脱股价波动的影响。股市是产生股价的地方,它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替你服务,而不是左右你的决定。
巴菲特谈到过的农场例子:假如有个急脾气的人在我的农场旁边也有一块农场,他天天向我大声报告,他想以什么样的价格收购我的农场或是卖掉他的农场,而且这些价格还因他的情绪短时间内大幅变化,我怎能不趁机从他的疯狂行为中获利呢?假如他今日报价低的离谱,我又有点余钱,我会买下他的农场。假如他的报价高得荒唐,我可以把我的卖给他。
2,关注资产的未来产出,选择哪些在稳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以便于自己可以估算出其大概价值。
只有能估算出大概价值,我们才可以通过与“隔壁农场主”的报价对比,确定自己是不是有便宜可捡。如果没有办法估算大概价值的企业,远离。因为你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在出价的瞬间已经亏损。股市的好处在于没有三振出局的规则,如果球不在你的舒适击打区,没有人强迫你必须出击。
3,一旦“亏损”,神也要认错。当发现原本看中的持续竞争优势正在或者已然消失的时候,当发现该行业或者该企业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候,无论当下处于炒股人士们认为的浮盈还是浮亏,对于巴菲特而言,“亏损”已经出现了。他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在陷阱中,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自己不要继续下陷了”。
投资这条路,真就难在这两条:
1,人的本能,是用市价和买入价差额来衡量赚赔,“赚”了愉悦,“赔”了痛苦。
换句话说,投资需要我们利用价格的极端波动,而不是让价格波动来操纵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2,投资需要我们懂得计算企业的价值,而不是错以为股价或市值就是这家企业的价值。
无数大师用铁的历史和逻辑证明:盯着股价的,常被市场先生掏了腰包。盯着企业价值的,却常捡到市场先生的钱包。
因为股价必有机会等于或高于企业价值,是股市里确定会有兔子来撞死的树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