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经历了虚惊一场。天气骤冷,热胀冷缩,读书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
十二月书单:
《占有还是存在》埃里希·弗洛姆
《圆圈正义》罗翔
《解读希特勒》塞巴斯蒂安·哈夫纳
《占有还是存在》豆瓣评分8.6
埃里希.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这本书的题目《占有还是存在》(To have or to Be)揭示了他要讨论的两种生存方式。
作者在导言中,首先明确了当前社会中的主要生活方式是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是以占有更多的物为人生目标,于是利己主义不仅是人行为的一个部分,也是人个性中的一个方面。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下,能够让人快乐的是占有而不是分享。占有欲的膨胀,最终导致的是无休止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和平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望的无穷导致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按需索取物品的人,不管是什么主义下的社会生产力,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这种无尽的欲望,而这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最终毁灭性的灾难。
接下来的第一部分的三章,作者具体解释了该如何理解重占有和重存在这两者的区别。文中引用了几段:
释迦摩尼:为了达到人发展的最高阶段,我们必须抛弃占有物品的欲望。(不知道是哪句佛语从梵文到了英文再转为此中文)
耶稣: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马克思:奢侈和贫困一样是罪恶,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存在的更好,而不是占有的更多。
然后是对日常生活更方面的两种方式的比较,包括了学习、记忆、交谈、阅读、行使权威、知识、信仰、爱。其中有许多有意思的例子,表明何为占有,何为存在。
在学习中,重占有的学习是记住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继而通过考试,但所学内容没有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而对于重存在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之前,他们会思考并准备问题,之后学到知识,领悟思想,并促进思考,继而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观点。
在信仰中,重占有的信仰,只是对一些没有合理证明的答案的占有。这些答案由一些看似权威的人发明、表述,进而被重占有的人接受。这种信仰会给人一种可靠感,就像一张入场券,从此他就为自己购置了从属某一大型群体的身份,从而摆脱了一项困难的任务:独立思考与做出决定。而重存在的信仰,不是对一定的观念的相信,而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态度。与其说有信仰,不如说在信仰中生活。
在了解区别之后,作者对两种生存方式的本质差异进行了分析。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是重占有生存方式的基础。这种生存方式的本质根源产生于私有质的本质。而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其先决条件是独立、自由和有批判理性。其基本特征是存在的主动性,指内在的主动性,即创造性的使用我们人类的各种力量。
如果说,这本书让我有什么遗憾的话,应该是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新人与新社会。作者在其中描述了,如果要从重占有向重存在改变,新人类和新社会需要达到的要求,标准。甚至为“新人”列出了21条需要达到的性格结构特征。只是当他描绘到新社会的特征时,我看到的是一个我持怀疑态度的新社会。当然,开创一个新的社会模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作者也只是在这个书里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书中还有一些例子举得很好:
旧时期的穷人如何满足自己的占有欲?男性通过对女性倾轧获得占有欲,父母通过对子女的压迫获得占有欲。将人物化,继而通过手段表现占有,这是当时的现状。
在经济领域主张收入绝对平等也同样是错误的。如果拥有某种财产只是出于功能上的需要,这些财产只是个人使用的东西,就不会引起社会问题,尽管每个人之间的数量可能不一样。因为财产是不重要的,也不会引起嫉妒。而那些以为绝对地平分一切物品就是公正的人,恰恰暴露了他们仍然是以占有为价值取向,他们只是通过一味的要求平等而掩盖这一点。藏在这一要求背后的真正动机就是嫉妒。一个人如果要求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比他得到的更多,那么他不过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免受嫉妒之苦。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想要知道新人类的那21条性格结构特征吗?去书里寻找吧。即便不做新人类,理解那些对于生活体验的区别,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生存。人生不是要占有的更多,而是要存在的更好。不是吗?
《圆圈正义》豆瓣评分8.1
自从迷上了罗翔老师之后,买了他的两本书。一本是《罗翔讲刑法》,另一本则是《圆圈正义》。本书其实是罗翔老师短文的文集。总共有七个章节,49篇文章。
《圆圈正义与安提戈涅》一文算是书名的起源。文中阐释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把理想中完美的“圆”比作正义的应然状态,那么现实中所有的不那么完美的“圆”就可以看成正义的实然状态。如此一来,画“圆”便是一场追求正义的行动。
有人随意画圆,画四边形称之圆。居上位者做此,为的是测试下属忠心;居下位者学此,则是唯领导马首是瞻的抱大腿。
有人用心手绘,却始终无法画出完美的圆,于是丧气,放弃,甚至否定完美的圆的存在。
有人用圆规画圆,视自己画的圆为最完美的圆,用自己的圆定义世间的圆,不再听他人的意见,相信世间可以有更好的工具,画出更接近完美的圆。以真理自居,是所有人的意见为挑战权威。
可是事实上呢,不管是随意画之,用心手绘,亦或借助工具,所画出的都只是非完美的圆。追求正义的路途就像数学家们用运算符号创造数字,他们可以创造一个极为极为巨大的数字,但是即便如此,这个数字依然不是无穷大。我们心中永远有一个完美的圆,虽然当我们把它画出来时,现实的它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是画圆的人要知道,完美的圆就在那里,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虽然本书的名字是圆圈正义,但是书中真正讨论正义意义的文章并不多。在《在自恋中攀登仇恨的高峰》一文中,罗翔老师聊的是自恋这个问题。其实罗老师在他的公开课中,在他的微博里,在其他的文章中,都提到过这个问题。在罗老师的世界里,自恋是几个“万恶之源”之一。
自恋会让人放大别人的问题,却很少反思自己同样的问题;
自恋让人执着于对于他人的利用,所有的人际交往都只是在满足自我的需求;
有人通过自恋来对抗对未来的焦虑,不断的自恋式的成功带来了更大的不安全感和对同类更深的敌意;
越来越多的敌意成为仇恨,仇恨带来恐惧,恐惧让具有相同优越感(自恋情结)的人结盟,同仇敌忾,加大不同联盟之间的恨意,而自恋的天性又在这些同盟内部形成一个个新的派系,造成新的冲突。
罗老师用卢梭的例子对一些知识分子进行了批判。知识分子热爱具体的人不如热爱抽象的人,热爱抽象的人,不如热爱他们自己(卢梭曾提及当他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会伤心落泪,然而他却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送进了孤儿院。)。像极了那些口口声声说着如果我有500W我愿意捐给贫困山区的人,当你问他是否愿意捐掉自己的私家车,答案必定是否。
本书的副标题是,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封面上还有这样的话:我们能画出的圆圈总是不够圆,但没有人会因此想取消圆圈。人追求正义不是出于“生活的智慧”,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我们面对多种选择时如能自律于正义,便使理性成为了活动的自由因,从而成全自身的自由。
《解读希特勒》豆瓣评分8.5
这是第二次读此书。第一次是本科时在校图书馆借阅的。重新读来,让曾经模糊的记忆点又重新清晰了起来。
作者曾移居英国做记者,后回德国撰写政论专栏。全书七章,讨论希特勒的一生。
希特勒虽然私人生活空虚,完全献身于一个自我确定的伟大目标,拥有创造历史的雄心,但是他完全算不上政治巨匠。用作者最简单的对比来说,拿破仑下台之后的三十三年,另一个拿破仑被选为了共和国总统;而希特勒倒台之后,哪怕三百三十年,也没有人会打着继承希特勒衣钵的旗号去做政治竞选。
希特勒的罪行,其实应该和二战分开。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邪恶的,但是希特勒在二战中的行为,是和普通的战争完全不同的——种族大屠杀。大屠杀并不是战争的必要属性,甚至可以说,在二战中,特别是二战的后半阶段,战争只是为了满足他心愿的借口而已。希特勒的两大心愿:德意志统治欧罗巴主导世界和消灭犹太人。当战争后期,他预料到无法统治全欧洲时,他所有的战争行为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为自己的种族清除计划制造时机。
希特勒主导的屠杀,并不仅仅针对犹太人。
从最早的1939年开始,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德国政府在德国国内,屠杀了约十万被称为“无用的吃饭人”的病人和残疾人。
也是1939年开始,德国开始消灭吉普赛人计划。从德国到东欧,由于没有准备性的舆论宣传,只是无声无息的进行,相关文献较少,作者估计的受害者在50万左右。
在闪电战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对波兰国内的知识分子和领导阶层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屠杀行动。同时下令,不许设立四年制以上的公立学院,学校教授的课程仅仅为500以内的简单计算,会写自己的名字,一套关于服从德国人,诚实、勤劳与老实是上帝戒律的教学内容。作者给出的二战数据,波兰在战争中损失600万人口,其中犹太人300万,战死约30万,70万属于难民和自然死亡,剩下的约两百万至少有一半可以算在知识分子与领导阶层屠杀行动中。
而在占领苏联部分领土的几年时间里,希特勒的政府采用了与对待波兰同样的政策。消灭领导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剥夺其余民众的文化学习权益并将其奴役化。另外,德国还枪决了数十万的苏军俘虏。
至于对犹太人的屠杀,预计屠杀的犹太人在400万至600万之间。而屠杀的方式,更是可怕,从万人坑前(犹太人自挖)集体枪杀,到释放毒气杀害。当时建立了专门的毒气室,在其隔壁就是巨大的焚化炉。
现在的德国人对于希特勒如此深恶痛绝,或许因为希特勒在二战中带给伤害最多的恰恰是德国自身。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国土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一,剩余的分裂为两个国家,并处于长期对立阶段。希特勒统治期间,没有制定任何有效的政治管理制度,他取消了一切可能约束他权力的制度。在几乎确定战败的阶段,他甚至希望毁灭整个德意志。当其他的战败者努力将损失控制在尽可能的小的时候,他下令“所有帝国区域内的军事交通、通讯、工业与供给设施,以及敌人可以立刻或在可预见的时段内用来继续战斗的物资,都必须被摧毁。”“如果战争失败了,那么民族也就完了,不必顾及德意志民族为最基本的继续生活所需的基础。”在他眼里,战败的德意志民族是弱小的,应当被毁灭,就像犹太民族一般。
发动二战的的确是希特勒,但是希特勒最可怕之处,不是发动战争,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君主,发动了战争,参与了战争。战争是人类世界中的天灾,也是命运。但是对平民的屠杀,对种族的清洗,这是希特勒犯下的最不可饶恕的罪孽。
愿世界和平。
Love and Peace.
后记
从四月开始读书,2020年的9个月总共阅读了37本书。有怠惰的时候,也有困惑的时期。很高兴的是努力走了过来,享受了阅读的快乐。
TEDxChengdu的讲者游淼有这样一句:热爱的东西不需要坚持,可以开心的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