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说,既体现了小说文体的共同特征,又有着鲜明的个性;既体现了作家的基本风格,又具有单篇的特点。就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但如果只是识记每篇作品的写作特点,最多只是知识的增长和概念的增加。因此,我们主张借助单篇小说的特点引领学生学会阅读小说、欣赏小说。
郑振铎先生的《猫》是一篇文体有一定争议的作品。但当我们把它作为小说教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写猫的情节的关联性而不只是零散的片段,引导学生不要把三只猫仅仅当作猫来理解和认识,而要把它们当作人来看,并且把文章着笔并不比猫多的“我”、张嫂都当作小说人物来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把这篇文章作为小说来阅读、欣赏,学会欣赏这类散文化的、故事性不是很强、人物塑造不是很集中的小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说说你自己在生活中是哪一只猫,请选择一只对其中的主人说几句话,写一段话表现被赶走的那只猫在邻居家屋顶上死去之前的心理。这样的活动,意在让学生认识这类以动物为主角、写日常生活琐事的小说的风格特点。
同样的道理,欣赏诗化的小说《荷花淀》《边城》等都应如此。我们一直以为,教学沈从文的《边城》、孙犁的《荷花淀》,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故事情节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这些套路的分析上,把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仅仅作为环境来理解,无疑是方凿圆的做法。同样的道理,教学《荷花淀》《边城》这样的小说,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上,也是偏离了小说教学的重心。
在具有诗意的场景中品读小说语言的诗意、意境的诗意、人物的诗意、生活的诗意,以及作者的诗意,在诗意场景的品读中学会欣赏这一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