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理论支撑之二

上一篇介绍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作为家庭教育领域的理论支撑,重点说到整体论、目的论、自卑与超越。纯理论的书不大好读,如果感兴趣,推荐日本作家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用更浅显的方式把阿德勒的理论精华加以阐述,普通人也能看懂。

今天继续介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理论支撑--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部分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大模块

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庭教育指导师重点学习社会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部分的内容,生理发展不在课上做重点讲解,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看书获取更多信息。

Part 1 社会情感发展

这部分内容基于美国精神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要面临的冲突和主要问题,以及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的品格。


埃里克森人生八大阶段

由于家庭教育指导师重点针对成年以前的教育指导,所以讲授重点围绕婴儿期至青春期这五个阶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自己在孩子对应年龄段时对于孩子社会情感问题的认知和应对。那个时候如果有意识去系统学习,可以在给与孩子情感支持的问题上做得更好。

婴儿期0-1.5岁,孩子的世界是完全依靠大人的,他的需求能得到及时回应,他便能对世界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这个阶段,怎么爱孩子都不为过。给他满满的安全感,让他信任身边的人、环境进而能信任这个世界。在孩子长大后,成为孩子勇闯世界的勇气来源。

童年早期1.5-3岁,孩子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如厕,这时候如果我们剥夺了他自己做的权利,他便会失去自主性,觉得自己无力,同时感到羞耻。他会丧失信心,变得越来越依赖他人。

学龄前3-6岁,在适当的环境里,获得支持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问题,并不断摸索。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乐于去探索寻找答案。

0-3岁,孩子最需要的是爱和陪伴和一点点给孩子自主权。3-6岁,不要因为孩子输在起跑线的问题忙不迭地安排各种课程,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玩耍、同伴游戏、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

6-12岁,孩子进入小学,逐渐学习到勤奋的意义,也更在乎他人的评价去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远比学习到多少知识重要。要知道,小学阶段的知识只占到2-3%。

我的孩子现在11岁五年级。这几年来,孩子一年比一年自律。让我体会到家长的逐步退出是怎样的状态。当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正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自己想要破局,才催生出了要踏踏实实学学家庭教育的想法和行动。

孩子不久后就要进入青春期了。我知道并不是自己学习了就不会遇到问题,但是我相信我会因为学习了而心态更从容。学习一旦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更幸福,不是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