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然一切都是平等的空性,那么就放下评判的心,放下纠结的心,放下执著的心,回到生命最本然的状态——静寂、安详、澄明、自在。
2
面对一切皆保持开放的心态,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自己,集中于自己的内在,集中于无我的空性本心——静寂、安详、澄明、自在。
3
生命所有的经历,本质上只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延续、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而没有最终的结果。从生命最深层的真相来看,连死亡也不是结果,而只是无数变化中的变化相对较大的一环。死亡,既是旧生命与旧世界的结束,也是新生命与新世界的开始——或者说,是新角色、新舞台、新剧情的开始。面对这一切,生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喧嚣、纷乱、烦恼、痛苦中沉沦、轮转,一种是看破放下,回归生命的本然——静寂、安详、澄明、自在。
4
当然,只是如此还不够,还需要一种爱和慈悲,始终与人为善,与物为善,与事为善。莫让愚痴点燃了仇恨之火,否则,首先被仇恨之火所伤害的人必是自己。
5
告别焦虑与忧伤吧!让它消融于静寂的风中,你看那乌云背后的蓝天,不是一直如蓝宝石一样纯净、安详吗?不要害怕纷繁的杂念,不需要驱赶它,你的驱赶反而会增强它的力量。不如静静地看着它,就像看着水面上不断生灭的水泡,当你一直静静地看着这些水泡,它们自己就会渐渐地停息下来,犹如水面回归于宁静,平整如镜,天地万物皆倒影在水中,那时,你会体会到一种无言的静寂与大美。
6
一切都会过去,除了空性的本心。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幻。一切都在因缘的流转中发生、呈现、变化、消失。你只能经历而无法留住。你可以尽情地编织你的梦,尽情地演绎你的戏,只是别掉进梦与戏的魔桶。你可以是编剧,可以是导演,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但不管如何,你都需要保留一份清醒,清醒地入梦、入戏,却始终不迷。那迷是魔王的大口,进了它的肚肠,便难有出期。所以你需要不断地训练,在梦中知梦,在戏中知戏,在幻中觉幻,觉而不迷。
7
红尘是一个迷宫,到处都是诱惑的入口。但那出口却总是隐而不显,没有超越的智慧,便难以发现。甚至可以说,入口无量无边,出口却只有一个。那出口在觉者的心中,若你能见到觉者的心,就必然能找到那出口。那出口也有一个你也许听说过的名字,叫做“空性”。当你从空性的出口穿身而过,你会发现,不仅自己变成了空性,连整个大千世界也变成了空性的幻影。一切都是光明的空性,一切都是空性的光明,只因蒙昧了清醒的心灵之眼,才会掉进红尘的梦境。只要睁开清明的心目,学会使用空性的视角,就能打破幻象的魔咒,从而进入自由的天空。
8
那时你会发现,原来人间不过是一个剧场,地球也只是一个舞台,而六道是更大的剧场,法界是更大的舞台。最奇妙的剧场和舞台却在每个生命的心里,这心的剧场演绎了千劫万劫,也只是一幕幕短剧,这心的舞台跨越了无尽的时空,也只是呈现着一段段剧情。所有的短剧看似千差万别,也不出迷与悟,所有的剧情看似万象纷繁,也不出昏与醒。本心在沉睡,那妄心就有了无穷无尽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演绎出的剧情总是多姿多彩,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滚滚的洪流里,有弄潮儿向涛头立,亦有无数平庸者随泥沙俱下,淹没于滚滚的波涛之中。
9
且静了心,且闭上目。任一切纷纭而逝,你只要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看看它如何而存在,如何而呈现,如何而变化?你要清晰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不要被身体的幻相所欺骗,也不要被头脑中妄念的乌云所遮蔽。你需要把时间尽量拉得长一点,来看看到底有哪些东西能够在你的生命中留驻,永远不会离开你。能够离开你的,就不会是真正的你。只有不会离开你的,才有可能是你。如果你发现,所有一切都会离开你,你根本找不到可以作为自己而不会消散的东西,这时的你,会不会陷入巨大的恐惧?但其实,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你总算看清了部分的真相,不再把哪些虚假的事物当成自己。
10
有了这个基础,你就可以继续去寻找真正的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必定不是你,它们会来就必定会去。你需要更加深入地向着自己的生命内在去寻觅。在你生命的深处,有一道玄而又玄的众妙之门,找到它,推开它,穿过它,那时你就会发现隐藏在生命深处的秘密。你发现,自己似乎消失了,却又似乎遍及一切。你没有了自己,却又在一切的相遇中与自己相遇。偌大的宇宙,也是只是你心中的幻影,这时的你或许更喜欢成为一颗沙粒。
11
你会发现,原来经中所说的空性,并非其它,而正是真正的自己。这空性,并不是一个呆板的名字,而是鲜活变化的一切,亦是静寂澄明的自己。一切都是平等的空性,一切都是空性的故事与传奇。
12
既然一切都是平等的空性,那么就放下心中的评判、纠结、执著,回归于生命的本然——自在、安详、澄明、静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