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使命感是很自然的,是由心而发的,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事。适合自己做,自己能够过,自己也应该做的事,也就责无旁贷了。
2
文化,不是工作,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一种自觉担当的责任感,没有这个,做不好。
多结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有很多人都会有弘扬文化的善心善愿的,需要有人去发动,去激发。
3
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就去汲取新的营养,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4
恩施民歌热情似火,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这样的文化土壤很适合生活,是乡土中国的典型代表。
这样的地方,儒家文化更容易传播,佛道文化就不太容易,所以有时,特色也是局限。
道家文化世俗化的部分可以适应很多地方文化,超越部分已很难见到了。
有些民间文化有升华和超越的潜质,需要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去引领,不然很快就会被商业文化所淹没。
5
一切皆空,当下真实。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6
一切皆空,当下真实。其实只是一体两面而已。
7
执两用中:以二元为道具,作为中道智慧的妙用。
8
西方有伊甸园,佛家有净土佛国,道家有仙山福地,儒家有人间桃花源。
能够将儒释道文化融合,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那么这一点就并不难。
我相信,未来中国的乡村,一定是处处皆是桃花源。
9
如果一种文化的传承只有形式而无内涵,长此以往,这种文化就会消亡。
这个过程很像佛陀对于佛法传播阶段的预见:正法、像法、末法、法灭。
佛法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新的时代会有新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会过时,智慧本身不会过时。因为真正的智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法满足人们心灵需求的文化,都会逐渐消亡。
10
一切都看似发生过而实际并未发生。本然之寂静从未改变。
11
一切本未出生,而幻化一直在继续。幻化是本觉之本能,但迷惑不是。
所以,我们可以在幻化中不迷于幻,就像欣赏魔术表演,欣赏就好,不要当真。
12
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做事,认真地修行,但不把一切事执为实有。
心,则始终安住在当下,鲜活地面对一切,任一切来者自来,去者自去。
生命与人生,除了爱和智慧的成长,其他的都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