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别人家的大学”的文,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
大一,关键词,颓废。
刚刚从高考的熔炉里挣扎出来,心里想着怎么着也得好好玩玩吧,但同时又怕四年大学下来一无所长。于是,抱着这种矛盾心理,我的大一生活开始了。
军训结束后,对大学的新鲜感却没有结束,关注重点集中在学长学姐的颜值和八卦以及学校附近的小吃,夜宵摊哪家更味美价廉。白天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课外,大多时间都用在追剧、网购和打游戏上。晚上上完自习后会去学校超市买日常生活用品,会在夜宵和小吃摊位前流连徘徊。在熄灯就寝前会八卦聊天,会在就寝后继续“卧谈会”。
那个时候,如果谁在寝室里拿着专业书籍在看,几乎是奇葩一样的存在。我们也看书,只不过都是在手机上看言情小说、修真小说之类的书。
日子过得完全自由颓废而空虚。
大二,关键词,转变。
大二一开始,因为大一的放任自流而空虚的心终于捱不住了。虚度光阴的焦灼感越来越强烈,我决定改变。
首先是尝试参与学生会,面试部门的时候,被问及大一为什么没有加入,你认为现在和大一新生相比又有什么竞争力?我的回答大意是:只要有能力,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听清心里的声音和积蓄能量都需要时间。
顺利进入学生会外联部,后来,成为部长。
白天,除了和部门里的伙伴一起出任务外的时间,我都用在了图书馆里。看书,什么书都看,看得很杂,偶尔做做读书笔记。电子阅览室一般都是不去的,大多都在纸质阅览区里。
夜晚,跑步。每天都跑。那时夜跑刚兴起,没有那么强的安全意识。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吃完晚饭半小时之后跑上一到两个小时,最少一个小时。跑着跑着,一起跑的同学多了起来,再跑着跑着,一起跑的人慢慢变少,等到后来,大三结束那年,只有两个同学坚持了下来,我们就这样成了彼此的闺蜜。
日子慢慢走上了正规,边探着路边往前行。
大三,关键词,选择。
大三了,你会发现身边的同学朋友仿佛都有自己的规划打算,仿佛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都在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前进着。只有你是迷茫的。
这个时候,我的内心也有一点点焦虑,好在,经历了大二的历练,我开始明白:成熟就是你可以焦虑,但不可以让人看出你的焦虑。
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发现一时竟想不出来,那好吧,只能边走边看了。
不过,为了尽快弄清自己真正适合的道路。我开始有意识地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比赛活动。当然是有选择性的:选择自己但凡只要有一丝兴趣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爱说爱写,在大三一年内,我参加了学校几乎所有的演讲比赛、说课比赛、写作大赛、作文比赛等等。剩下所有时间都花在自习室里,看书,看公务员国考的书。
这里插播一句,考研是我一开始就没考虑过的事,原因很简单,考完研也得出社会工作,不考研也得出社会工作,那早也是出,晚也是出,那为什么不选择早一点呢?尤其我还是个女生。(嘻嘻~)
一年时间折腾下来,我并不因为自己的同学们有的已经寻到了好出路而担心焦虑,因为实在太忙太充实了啊!根本就没时间想那么多。
当你迷茫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去尝试。
大四,关键词,转折。
大四到来,你会发现身边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多了的是洋溢着青春蓬勃朝气的新鲜面容,他们不用做多余的动作,甚至不用过多言语,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在告诉你,长江后浪来啦!
言归正转。大三的努力没有因为学弟学妹们的到来而“死”在沙滩上。大四刚回学校不久的一个傍晚,我正在跑步,突然接到系里某位大领导的电话,说是看过我的比赛和写的文章,现在有一个工作机会,问我是否愿意去试试。为什么不呢?
于是,大四的一整年,我都在外上班。并且是以正式员工的身份与单位签了用人协议。
看似的幸运都源于之前每一份选择与坚持。
大学一毕业,我又进入了体制内,成了体制内的一员。以后,以后谁知道呢?(笑~)
你们的大学呢?怎样过的,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