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记
9月。
又是一年新生入学季。
小学门口,看新生入校,娃娃们的脸上,挂着稚气和懵懂;家长们,则难抑的欣喜和兴奋。
犹记儿子入学时,我翻到五味瓶似的心绪。那五味杂陈里,有喜有忧。喜的是娃娃长大了,正式开启读书生涯,踏上求学征途;忧的是,进入校门,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老师面对的是一个集体,虽然这个集体里的每一员,都是一个家庭的全世界。但是,在这几十个人的集体里,娃娃只是其中一份子。
这娃慢吞吞的性子,在家习惯了是中心的他,如何适应成为普通一员,不再事事受关注的心理落差?在家衣来伸手的孩子,怎么独自应对学校里该自己面对的一切?
好在五年过去,这娃娃虽然仍有诸多的缺点,但是总体走势良好。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到入园,入学,身上承载着太多的目光。孩子们尚小,天真可爱。但是,他们背后的一双双眼睛,哪一双的目光里不饱含着望子成龙的深情;带他们上路,护他们起航的一双双手,哪一双不捧着护他们一帆风顺的期盼?
9月1日前,多少宝宝为了符合入学的年龄,被父母选择剖腹产提早来到世间?连同名字,家长们都不想有一丝丝的瑕疵?市场上,多少起名居的生意风生水起。曾经在我们眼里,只是一个代号的名字,都被我们赋予了实际的意义,那代表着父母们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和祝福,承载着父母的希望。这,怎能看不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世界?
我呢?
我是怎么入学的呢?
记得那天,我光着背,穿一条短裤,在家里疯。
我堂姑(二爷爷的二女儿)兴冲冲地跑到我家问:小美,今年可以上学了吧?
其实那时候,我连自己名字是哪个“美”字都不清楚,估计父母也不知道吧。名字与我而言,真的只是代号而已所以。(自从我上学开始,就一直用“梅”。直到初中毕业,不知填什么表格,用到户口本,才知道户口本上是“美”,并且登记的生日比实际生日大了整整10年。自此,我改成“美”字)。
那时,村里只有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破庙改成的。学校里只有四个年级,四个班级。那天二姑去问我,是学校动员正在上学的孩子,回家问问周围的邻居、亲戚啊,有没有到了入学年龄的吧?
就这样,妈妈帮我擦洗干净,穿戴整齐,带我去了学校。
记得当时不知道是校长还是一位负责的老师,在办公室里,伸出双手,让我数了数他的十个手指头。现如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识多少字,懂多少事了哦!而我?通过数十个指头,获得了入学资格,踏进了小学的门槛。
上学了。
但是小学的记忆在我印象里一直是模糊的。小学的同学也都没有了痕迹。一到四年级,教我们的只有一个民办教师。当然,当时我们那个小学校,总共有四五个民办教师。
我为什么上学?后来,就如爸爸说的那样,让孩子上学,什么念想都没有,只是送去,让老师替他们看着孩子吧。
我自始至终认为,我所受的学校教育是从升入初中正式开始的。
那年,学校里两个刚从泰安师专毕业的老师,一个教我数学,一个教我语文,有幸成了他们的学生,才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吧。我所有关于学习的美好记忆也是从升入初中开始的。虽然如此,上学,读书意味着什么,我依然一无所知。
后来,舅舅家的表哥考上中专,给我爸写过一封信。信里说:让我和弟弟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大学这个字眼。“大学”?是什么?我不清楚!“大学”,在我眼里也只是一个神圣的词组,跟我的生活完全不搭边。上大学,呵呵,更是我想都不曾想到过的。
后来,阴差阳错,我竟然能读完初中,上了高中,考上了本科。这必须感谢自己的父亲,大爱无言。虽然自小到大,我和弟弟从未从他的身上体会到过温情。但是,自我初中毕业起,考中专而不得,复读,上高中,考大学,真的都是他逼出来的。许是那时候,他开始看到一个女孩子,不通过读书求学,终究难改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命运吧。
我,七十年代出生,相比自己的父辈,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了。起码能吃饱穿暖,受教育。父辈们走过多年的艰苦岁月,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我们这一代尚能理解。再以后的孩子们,怕是会觉得不可思议了呢。
读大学起,我的一切才渐渐有了目标。开始理解父母的不易,尝试着去努力、去改变,其中一个小小的念头,从未改变——让爸妈高兴一下。
后来,考研,没怎么想读了研究生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只是在该学习的时候,让自己去尽力,考个研究生让爸爸高兴一下。虽然,鬼使神差,一个错误让自己与研究生擦肩而过,但是当时完全没问题的成绩,不知道有没有给老爹带来一丝丝安慰。至今我从未问,他也从不曾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