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家?
有人说:“有温度的人,在有温度的房子里,做有温度的事,可为家!”
我觉得家还是一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想说就说,而不会有人因此责备你,笑话你的,心灵安全的地方。
很多父母老是责怪孩子:成天不着家。孩子不愿意回家,不愿意见到爸爸妈妈,宁愿在外逗留,我想这个家会是孩子需要的家吗?这个家做什么都是错的,作业做完了看会电视,说:整天就知道看电视;看会课外书,说:整天只知道看这些没用的书;呆在家里,说:整天只知道呆在家里,整个人都废了;出去玩,说:整天只知道在外面疯玩……更可怕的是,说这些话的人却整天刷着手机!这样的家,谁愿意回!家,应该是这样子——孩子回家,父母放下工作、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吃饭、聊天,聊学校的事、聊热门的事、聊家庭的事;家,就应该一家人一起过实实在在的日子,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成长、一起玩耍……
班主任经常对学生说:班级是我家,……靠大家。我想,在一个班级里,没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互相之间相处不融洽,不愿意呆在教室,不愿意进入教室,那么如何把班级当成“家”,一个没有幸福感的班级,何以为家?以班级为“家”,师生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以班级为“家”,同学之间应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相互之间真正亲如一家人;以班级为“家”,这个“家”应该是一个想哭可以哭,有话可以说,可以犯错,各方面可以不那么优秀,学生对老师不用害怕,拥有这样的安全心理的地方;以班级为“家”,孩子会一起床就想着要去上学,要去这个班级;以班级为“家”,是一个成年人,带着一群未成年过日子,而要过好这个日子,班主任需要更多的是陪伴,而不是教育、监管……
有学校经常对老师说:以校为家。我想,以校为家何须总挂在嘴边。以校为“家”,首先应该是学校把老师当成家人,实实在在让老师感受到温度,让老师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以校为“家”,真正地了解老师,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学校把老师当成家人,一个有温度的学校,有温情的学校,以校为“家”何须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