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来访者的困惑故事开启唔谈启,贴着来访者的关健词往下走。
二、这样的话题有探讨、有思考吗?希望有什么变化?
三、这是他的目标或是当事人的,在这里温和地停留、思考?当事人能够自己去转换目标?
四、怎么接纳、别着急能多说点吗?这些有尝试吗?有了更多的经验,感受有什么不同?如果他知道这些了,会有什么变化?
五、能干过一点点的是什么?示弱对这些有什么帮助?汇总一下?
六、答疑
1.能进能出,如同而非就是,不关注做不到,关注能做到的,不能云深不知处。
2.,接纳并不意味着对恶习无动于衷,接纳的尽头是规则。
3.,朋友说,朋友的话按角色形式。
4.,专家一直能接着你,伙伴不一定能,但处理的方式不一定不一样。
5.,假设他对自己是负责的,有思考的。
6.、你可以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的表达。
7.头大身子小,先把头弄清楚,
8.孩子说什么都行,花花草草一样有帮助。
九,同理,孩子这样会让你觉得付出没有被孩子看到,你觉得难过[流泪],是这样吗?
十、放下期待,不是没有期待。
十一、如果这个孤单、委曲会说话的话,可能会给你说些什么?或者提醒些什么?
十二、如果探讨的话,会是什么情况?
十三、这个接纳或者策略方法,你看咱们往哪个轴线看(方向)走?你是想聊接纳吗?你希望的接纳是什么样子?
十四?、有一个清晣的目标更好,没有的话在一个大话题内也可以。
十五、有意识,就会去调整,就会更多的说到点上,生活上也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