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守一事,才能有所成就。人的一生看起来很长,但转瞬即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生做好一件事情足矣。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有很深的感受。工作以来,我定下心来做好教育这份事业。前面两年经常碰壁,因为总是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孩子的学习到底怎么提高,而且高效的课堂到底是怎样的。两年实践下来,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庆幸的是,我遇到了教育界的珠穆朗玛峰,“姥姥”。非常珍惜在姥姥身边学习的日子。
姥姥,从事教育生涯44年,始终站在教育一线,已是桃李满天下。她是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李柏棠教授的关门弟子,更是独创了“姥姥读经法”。所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曾经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讲学。而且她影响的学生上千人,培养的老师上百人。曾经有人聘请姥姥去做教育部的重要干部,姥姥拒绝了,姥姥说:我最爱的还是这三尺讲台,虽然平平淡淡,但我的生命从中得到了滋养。姥姥每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上课,姥姥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而且经常学习工作到一两点。姥姥的工作笔记本,文章摘录本,作品集堆满了屋子,那都是几十年成长的见证。而且姥姥的精神永远焕发。你们看到她的时候,她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笑脸盈盈的样子,给人特别的温暖和爱。这是教学给她的生命力量。
上课的时候,她是点亮孩子心塔的明灯;她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助推剂;她更是孩子们和蔼可亲的姥姥。在姥姥的课堂上,你永远能够听到孩子爽朗的笑声,也能够听到孩子的朗朗书声,更能够看到孩子们奋笔疾书,眉飞色舞地朗读自己优美的文段。家长们更是齐刷刷地站在后面一排聆听,时不时参与课堂,也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姥姥告诉我们磨好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才能轻松自在地演绎课堂。察言观色,看事做事才能管理好课堂。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基本功练习也许是一遍遍地写字,也许是唱歌,跳舞,朗诵,朗诵,又或者打鼓。课堂上对孩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课后勉励与陪伴孩子,并且及时与家长反馈,苦心引导。对孩子的爱像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周围。我们面对的,不是到处掌声与肯定,而是反思与改进。不是四处活跃,而是安守一方,甘于冷清,甘于寂寞。无数个挑灯夜读,才能积累文学常识,慢慢地打下文化根基。无数次地探讨创新,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课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结果,一生荣誉与成就。但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是,你对它的数十年,持久不变的热爱。因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热情的工作是一潭死水,焕发不了生机与希望。而且更加经不起每天平淡生活的考验。只有投入其中,用心去琢磨它,并且感受每一次的进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就会丰富有趣起来,课堂就有有爱有意义。那时不需要外界的声音,就能够听到心田上花开的声音,那时许久以来灌溉的结果。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也许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不是那么轰轰烈烈,名声远扬,但是我愿安于一方,将梦想交于岁月,终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