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9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于做将帅的人,不要逞其勇武,而要善用智谋。善于打仗的人不能激怒,而要用理智行事。善于对敌作战的人,一般不取正面交锋,而避敌锋芒。善于用人的首领,取用广大民众的智慧和力量,不可主观片面的去做事。如果如果能够这样做,可以叫做不争私利的美德,可以称作运用民众的智慧去做事,可以说是符合了自然的最高法则在做事。
道德经第60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知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用兵的人有这样的说法,我不敢主动的挑起战争,而执行反侵略战争。我不敢侵略别国的领土,而宁愿暂时退却而暂时尺土。这叫做出兵行军,却不见行列,奋臂上举却不见手臂,握起武器却不见武器,这样就无敌于天下了。祸害没有在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等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举兵相争时,双方力量相当,那心怀慈柔、悲愤的一方必定获得最后的胜利。
哀兵必胜,致哀效应,是侵略者造就的。所以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对骄傲自满的侵略者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咎由自取,对慈柔而弱的反侵略一方来说,这种致哀效应能促使悲愤一方的人们众志成城,能得到爱好和平人民的广泛支持,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打败侵略者而爱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