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广西边疆开发史》,目前的第一至第四章基本只是简单介绍广西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基本概况,写得较为简单。或者说更多事介绍秦以前广西先民是如何利用当时的环境自我发展的过程,内容多为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重述。
不过这种总结性的文字有利于再次认识广西,但目前自己关心的很多点都是被带过,不够深入。简单的概写让我对广西历史地理有了基础的认识,尤其是广西旧、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成果。
如关于壮族形成的学界普遍认识,从西瓯、骆越,到后来的乌浒、俚、獠、狼、撞、僮等,慢慢到现在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书中提出,僮的称呼始于元代。
现在说到广西,人们往往觉得人烟稀少,但是书中也提到,广西是我国华南发现古人类化石地点最多的地区,甚至有古人类学家称:广西是古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假设这话言之有理的话,这明显和现代人对广西的了解是不匹配的,这个慢慢从中心偏离的过程应该值得关注。
还有个人有趣的地方是广西主要遗址类型之一的贝丘遗址,发现了螺蛳壳,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时人类已经开始知道如何享用螺蛳,如狮顶山遗址,这也印证当代广西人是最会烹饪螺蛳的区域,这简直是从考古上有利的证明。
人不能对自己的家乡都不了解,我其实对广西并不算了解,很多问题都没办法回答。幸好有书,带着我重新认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