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好,今天要和您分享一篇儒学中非常经典非常有意义的一篇文章——《劝学》。这篇文章篇幅挺大,有近2000字,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这篇文章的内涵:不要停止学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一文出自儒家经典《荀子》,由儒学大师,先秦著名思想家、教学家荀况先生写就,见名知义,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劝导鼓励人们重视学习,不可停止学习,荀子在其中详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和原则,,言语清晰朴素,举例生动,给后世有志于学者莫大鼓励,其内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篇文章的内涵:
一、学习的价值
二、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的原则
下面让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认为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1.可以提升人本来的能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认为努力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本来的能力。就像颜料青是从蓝草中压榨提取而来。于是他的颜色比蓝草更鲜艳,寒冰是水经历严寒而凝结而成,所以他比水还寒冷。他们都在苦难中提升了自己的价值。人也是如此,经历艰难的学习训练,可以让其本来的能力,如表达、奔跑、唱歌等能力更加优秀。
2..可以赋予人新的能力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荀子认为学习可以让人获得新的能力,就像挺直的木材用輮法制成圆形的车轮,虽然再在太阳下爆嗮,也不会恢复笔直了,輮法的作用,让笔直的木头成为了车轮,获得了超出其本身的新功能。人也是如此,比如治疗疾病、编写程序等能力,都不是人先天就会的,但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训练,人便能获得这些新的能力,大大提升自己的价值。
3.可以增广人的见识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认为学习可以增广人的见识,就像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竟然有那么高,不站在深谷边,就不知道地下有那么深。人不去学习先贤留下的经典书籍,就不知道世上还有那么多渊博奇妙的学问。学习可以让一个人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以一个更高的境界,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看待自己,自然也就会有更大的志向,获得更大成就,这些很难只通过个人的思考获得,而必须要多阅读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就像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终上所述,学习的重要性,是人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原来的能力及赋予自己新的能力,并增广自己的见识,使自己突破原有的局限性,大大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如果有两个孩子一个生在北京,一个生在北非,他们出生时间相同,天赋也相同,但待他们成年后再去看,两个人的能力、社会价值等方面也许会天差地别,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学习的方法
荀子提出了三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1.多读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之一,是要会利用正确的学习工具——书籍。就像一个要想更多的人看到自己,与其努力地伸长手,不如登上一个高台,一个人想要去更远的地方,与其一直辛苦地走路,不如骑上一匹骏马,人没有有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而要掌握更多知识和能力,不光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使用书籍这个优秀学习工具,尤其是那些大师留下的经典书籍,也许你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先代智者早在书本中留下了线索。
2. 选择有利的学习环境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提出的另一个学习方法,是要选择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弯曲的蓬草如果长在挺直的苧麻丛中,即使不去扶它也会长得笔直;白色的砂砾如果埋在煤堆里,也会变得和煤炭一样黑。这些都是被周围环境渐渐影响的结果。所以学习环境非常重要,荀子指出想要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人,必须要谨慎选择居住的环境和交往的朋友,要多待在那些学习氛围好的地方,多和爱学习的人交流。
3.. 选择好的老师
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荀子提出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是要选择一位好的老师。一位好的老师,不但能告诉你书籍中真正的精髓,为你解答学习的疑惑,让你学习事半功倍,还会培养你品格,让你更有修养,更有内涵,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被社会尊敬的优秀人才。如果这些只靠自己埋头摸索,可能要走很多弯路,甚至会误入歧途,但只要跟着一位老师,一切就像用手提住了衣服的领子,只需用力一抖就能理顺衣服一样,轻松自然,这就是老师的重要性啊。
如上所述,好的学习方法,要多多读书,尤其是名家留下的经典书籍,要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并跟从好的老师学习。
三、学习的原则
荀子认为学习的原则要注意三点:
1.恒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长时间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学习一开始,也许会很困难,毕竟刚接触还很生疏,但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一点点产生进步,就像一条条涓涓溪流,如果川流不息,最终会汇成涛涛的大江大河。而如果学到一半,嫌没有多少效果,或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而半途而废,这样什么都学不成。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一根枯萎的树枝都折不断,而只要持之以恒,金石也可以被一点点小水滴凿穿,学习就需要这种精神。
1.慎行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荀子认为对学习要抱着谨慎的态度,在开始学习前要谨慎挑选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在学习中要谨慎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然可能会为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患。一个人未来的成败遭遇,一定和他最初的选择息息相关,就像一片土地,地上若有凹陷,水湿自然会汇聚于此,一片丛林,如果枝叶繁茂,鸟类会主动来来此栖息。放在现代社会,一个跑步运动员,若在训练之初,就选择了不良的跑步方法,即使他天赋再好,也很难获得优秀成绩。而一个学生,想考出好成绩,如果不改掉贪玩手机游戏的毛病,肯定难以如愿。所以一个有志于学的人,对自己当下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3.为己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荀子认为一个有志于学的人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优雅自己的仪态,为了美丽自己的心灵,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完美。而不是为学好了好向人炫耀,为去赚更多的钱。只有怀着为己之心学习,才能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会感觉学习路上每一步成就的快乐都胜过世上所有的美色、游戏带来的快乐。才能获得无尽的学习动力,因为追求完美的路是没有尽头的,这便是匠心,这样才能获得让人惊叹的技艺。
如上所述,学习的原则,要持之以恒,要谨慎自己的每个行为,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
以上,便是我对《劝学》这篇文章的简单解读,希望能给你稍许启迪。原谅我才陋识浅,所谈的内容尚不及原文精华之十一,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建议好好研读原文哦。
附原文
劝 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