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新版自序》
一、作序缘由。
麦田出版公司决定出版《活着》的经典纪念版,希望我为此作序。
二、《活着》在台湾的出版历程
1、1989年,在远流出版公司主持文学和电影出版的陈宇航来到北京,与我签下了两本小说即的中文繁体字出版合同。
2、两年多以后,陈宇航辞职离开远流了。差不多一年过去后,陈宇航和苏拾平来到北京,我才知道他们成立了麦田出版公司。《活着》是我在麦田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后来我全部的小说都在麦田出版了。
3、《活着》是麦田出版图书中的元老。1994年出版时的编辑是陈宇航,2000年改版后的编辑是林秀梅,2005年再次改版后的编辑是胡锦伦,这次经典版的编辑不知道会是谁、
三、对《活着》的写作感受
1、我感觉自己长时期生活在现实好虚构的交界处,作家的生活可能就是如此,在现实和虚构的交界处,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来来去去,有时候现实会被虚构,有时候虚构突然成了现实。十五年前我在《活着》里写下了一个名叫福贵的人,现在当我回想这个福贵时,时常觉得他不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而是我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位朋友。
2、写作《活着》,同样的构思,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我十分顺利地写完了《活着》。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定论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3、我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转化为第一人称,我宁愿十分现实地将此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而不愿去确认所谓命运的神秘借口。因为《活着》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从福贵的角度出发,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它影响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活着》里的福贵就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