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心理课教学反思

这节心理课上完,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对"说话伤人"这件事太有共鸣了!当我问"有没有人被说过'你看看别人家孩子'"时,教室里齐刷刷举起一片手,连后排最安静的男生都笑着点头。这说明语言暴力在校园里确实普遍存在,也让我意识到这节课的必要性。 最成功的环节是角色扮演。原本担心初中生会害羞,但当两组学生把"考试失利被骂"和"借笔被干扰"的场景演出来时,教室里笑声不断。特别是演家长的男生捏着嗓子说"你怎么又考砸了",全班都笑弯了腰,但笑完后很多人若有所思。这说明通过具象化的场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暴力沟通的伤害。 不过,在应用四步法时遇到了困难。比如让学生把"你怎么总锁门"改成非暴力表达,有个女生脱口而出:"你锁门让我觉得不被信任!"虽然符合感受表达,但还是带着指责的意味。这让我发现,孩子们习惯了用"你"开头的句式,要转换成"我观察到...我感到...因为我需要..."的结构,还需要更多练习。 课后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平时沉默的女生主动说,她回家要试试用四步法和妈妈沟通。这让我觉得,即使课堂上只能种下一颗小种子,也有可能在生活中生根发芽。总体来说,这节课成功点燃了学生对语言力量的思考,但心理技能的转化需要持续的支持。下次可以尝试让学生录制家庭对话视频(隐去隐私),在课堂上用"慢镜头"分析哪些语言伤人,哪些让人温暖,这样的真实案例分析可能更有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