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作者在“社会认同”章节这样描述“有样学样”:我们在观察类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这类人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做才正确。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仿效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们不同的人。
与作者叙述相似的还有另外一种心理学理论,叫“维特效应”,即人们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维特效应的故事既惊悚,又有趣。两个多世纪以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说,叫《少年维特的烦恼》。小说轰动一时,但故事以书中的主人公维特自杀而告终。它让歌德名声大震,也在欧洲引发了一阵自杀浪潮。因为影响太过强烈,好几个国家都把这本书给禁掉了。
试想一下,如果仅仅一段精妙绝伦的文字都能对他人产生如此令人震惊的潜在影响,那么,一连好几天反复播放的电视新闻又会产生多大的威力呢?有没有一种可能,荷兰枪杀案的凶手原本正在内心痛苦万分地挣扎,到底要不要这样做,也许这个时候做与不做的理由在他心里各占一半,恰好在电视上看到新西兰的枪击案,并且凶手的部分经历和想法跟自己颇为相同,于是乎,他终于选择了开枪。当然这只是胡乱猜测,但是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认同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如此的潜移默化但又威力巨大,这可能也可以解释为何政党和统治阶级都竭力去掌控言论的主导权,因为言论往往是策动社会认同发生作用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