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质量决定了答案质量
比如股票价格是否可以准确预测?
这个算好问题吗?
这个问题至少有四个方面存在不够明确的地方,也意味着这肯定不是好问题,自然也很难得到一个好答案。
一是“准确”的含义不清。
仔细想想,可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对一些词语的使用,对一些概念的应用就不够精确准确,很多时候我们都遵循差不多,大概齐,一旦要求精确一些,就会出现尴尬。
上司问你,上次说的那个事情推进到什么程度了?你回答差不多了。
这个差不多与上司理解的差不多是一样的吗?
也许上司以为差不多就是基本完成了,而你说的差不多就是已经交给具体承办人员,应该也许大概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下步就是按照计划推进就可以了。
一旦理解上出了偏差,就可能吗对后续的决策造成影响,当上司按照基本完成安排后续事宜时,最终难受的一定是你自己,要么红着脸找上司解释,要么逼着承办人加班赶进度。
那这里的准确可以怎么解读呢?
从日常情况来看,我们似乎更希望100%才算准确。
如果没有达到100%,我们更倾向于差不多,快了等等。
从概率的角度来说,超过50%就可以称为准确。
如果参与赌博,赢率超过50%,就可以大胆参与,只要参与的次数足够多(刨除坏运气成分),只要准备的本金足够多(赌徒们总结的经验,要确保自己始终在赌桌上),结果一定是正面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倾向于只要超过50%就算准确,因为超过50%就具备了赢利的可能。
二是过于简化。
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无法用简单的是和否清楚描述。
即使小学考试,除了是非判断题,还需要完成大量应用题。
正因为过度简化,所以往往都只能用不一定、不知道、看情况等来解答。
而这种答案往往无法满足提问人者,因为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意味着提问者就是希望不要复杂,不要跟我说那么多理论,我不愿听,实在费不起那个脑子,也听不懂,实在脑子已经处理比不了这些需要绕好几道弯的情况,你只要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让我照猫画虎即可。
如果按照这样分析,很多人批评专家回答问题总是云山雾罩,是否本身问题就不够清晰呢?
三是由谁预测?
如果是一个对话,通常提问者隐含的对象是解答问题的那个人,但如果比较严谨一点,加上限定词显然会更加有利于对方回答。
身处不同层次,往往得到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并且得到信息的质量相差也非常大,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质量的差异,最终依据信息得出的结论相差很大。
也许有人能够比较准确(概率超过50%)地预测?必定我们自己不行,并不能代表别人做不到。可以想象,能够做出这种预测的人,他只会埋头做自己的事,赚自己的钱,很少会说出去。
一方面没必要说出去,赚自己的钱就好,并且股票这种特殊商品,知道的人多了,预测也就不准确了。
另一方面不能说出去,因为说出去别人也不见得信,必定他自己也只是超过50%的概率,如果有人信了,结果并不是概率大的这面,被人说不靠谱已经不爽了吗,如果再被当做当骗子,甚至被人上门追债更加没地说理了。
四是股票含义不清。
这里说的股票,究竟是单只股票还是所有股票的总体表现?
如果判断总体表现,实际上已经变为判断总体趋势。
2.提出一个好问题有时更重要
网上看过一个具有真实单位真实姓名的案例。
某大学教授外出讲课,讲了一些团队新近研发尚属国内首创的新技术,结果现场技术人员提出,你们能不能搞个简单点的技术,把这些复杂的程序都甩掉的技术。
“怎么可能”,教授第一反应就是绝无可能!但是,这个问题却让教授回去以后夜不能寐,他琢磨了两个礼拜,终于想出了一个颠覆性的主意,用化学法替物理法,真的实现了那名技术人员的想法。
过程很艰难,结果很丰满,该教授最终把这个重大成果写进了教材!如果没有那位技术人员的无厘头、不负责任、异想天开,教授可能已经对自己的成功非常满意,也就很难跳出固有的思路,重新开辟一篇新天地。
当然不能期望每一个问题,都能达到开天辟地的效果,但的确很多人根本不会提问,很多人根本不清楚提问还有这么多学问。
正如李笑来说的,不耻下问没有错,但若问的不好,不耻就是白费。
3.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短期走向?
首先看一下这个问题质量如何?
一是准确的具体概念仍然需要界定。
二是短期的具体含义需要界定。1分钟、5分钟、1小时、1天、1周年至1个月,在投资领域通常都可以成为短期。
甚至在有些人眼中,10年以下都是短期。
我们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理解,这里的短期按照一天以内计算吧。
再看一下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
金融学中有一个所谓的“随机漫步假说”,核心意思是,股票价格属于随机漫步模式,根本无法预测。
之所以仍然还是假说,并没有成为很多老外喜欢的定理、理论,因为这个假说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有人长期对这个解说嗤之以鼻。
尽管相信该假说的人,曾经选择参议员投飞镖命中的股票、猩猩撕完报报纸最终留下名字相对完整的股票,这些股票组合竟然取得不错收益,甚至超过很多专业荐股机构、专家的收益,仍然没有彻底说服更多人。
与之类似的观点,有人大胆预测,让一只猩猩在那敲键盘,只要次数够多,就可以敲出莎士比亚全集。
而之所以那么多人不认可,最核心的原因是,一切与概率相关的推论,都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并获得一个长期的总体结论,但每个人面临的都是一个又一个非常具体的案例。
你说市场是随机漫步,根本无法预测,但很多人就是通过准确预测发了大财,人们更相信亲眼看见的、亲耳听见的,人民更相信那些突然因为准确预测而获得巨额财富的故事。
难怪概率论在很久以来,甚至都没有被认为是一门科学,最重要的原因是,科学要求具有确定的结论,但概率统计并没有非常确定的原理公式,大多数只能依靠大量的长期的观察实践,获得一些看起来严重违反直觉的结论。
我更加倾向于无法预测短期价格走向。
一是我没有能力进行预测,看到身边一些所谓的牛人,实际的预测结果败多成少。
二是那些股市大神普遍不进行预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他们更加倾向于看待5年乃至10年股票的变化。
4.长期是否可以预测?
这个问题显然已经有了答案,那些股市大神可以长期(5到10年)布局,正是由于他们相信股市长期就是向好的,长期就是不断上涨的。
长期上涨的原因如下:
一是股价最终体现的是企业价值的增长。
二是世界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长期来看一定会越来越好。
三是有些企业可以做到与世界共进步,与经济同发展,关键能否找到那些企业。
总之,期望能够准确预测明天股票的涨跌,然后可以获得巨额回报,这一点确实很难,至少普通人基本做不到,牛人除外,因为牛人的世界我们不懂,如果伙伴们遇到了这样的牛人,请介绍给我,我们一起争取不耻下问的机会。
当然不排除的确有普通人这么做了,而且成功了,仅仅购买比特币实现发家致富的人,身边就有。
况且,每天都有彩票中大奖的情况,总不能说他们就是准确预测出了彩票号码,根据一些媒体报道,充其量有人说,就是脑海中有个声音告诉他要买那个号码,果然中了,这算什么能力呢?超六感?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股票长期趋势上,一个成熟的市场,股票就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只要国家经济长期向好,就坚定地相信股市长期上涨,总体没错。
当然,细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定投资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完全交给别人,即使跟着别人走,也要明白别人这么干,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