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愈之
90后青年作者,纸媒过稿百万字,百万粉丝新媒体号合作作者,约稿请联系:fyu4134 公众号:写作有灵感(此号提供投稿渠道和写作干货)
本文为原创稿件,发布于樊登小读者(公众号)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孩子们的开学时间推迟了!加上这期间不能出去与别的孩子们玩耍,家长成为了自家宝宝的“大玩伴”。
这可把家长们折腾坏了,很多家长表示:上班才是真正的休息……
甚至,一些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有了生二胎的想法。
其实,二胎政策出台后,很多家庭还迎来了二宝,一些家长就表示,多生一个孩子的原因,只为了两人可以相互扶持,相互陪伴,尤其是能让他们在放假时可以一起玩,不让大宝感受到独生子女的孤单。
然而,真正不让孩子感到孤单的办法,不在于有没有兄弟姐妹,而是父母有效的陪伴。
01孤单的孩子有同样的愿望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意思是说,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以冷漠和敷衍的态度来应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存在感的,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会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让他觉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这种感觉足以摧毁他。
而这种“被爱的感觉”,并非来源其他的兄弟姐妹,而是源自父母的陪伴。
此外,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一书中写道:
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因为,这些孩子都生活在被父母的爱滋养着的世界里,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安全的,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探索这个世界,把“探索成果”与父母分享,并且得到父母的肯定。
换言之,当一个孩子得到父母足够的陪伴,他也随即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既可以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大胆探索世界,又可以因为感受过被爱的感觉,从而懂得如何爱别人。
02为什么陪伴孩子这么困难?
生活在都市中的你我,有各种身份,其中,工作上的身份就消耗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
前些日子,一张图片被人民日报点名了。
图中,一名父亲在办公室里加班,他的孩子在旁边写作业。
这位父亲的名字叫做吴俊猛,是一名法官,他周末回办公室写法律文书,可女儿的功课需要人督促,他只好将女儿带到单位里去。
来到办公室后,吴俊猛对女儿说:“婧婧,你坐到隔壁写作业好不好,爸爸办公室只有两张桌子,还有一个法官哥哥要工作......”
女儿却说:“可是爸爸,我就想坐在你旁边。我写作业,你写你的文书,我不烦你,好不好?”
吴俊猛不忍拒绝,从别处搬来一个凳子,放在自己身边,让女儿在上面写作业。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画面。
虽然温馨,但也让人感到几分心疼。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陪伴孩子,而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无能为力。
03三招教你轻松高效陪伴孩子
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我们谁也做不到每时每刻全神贯注地与孩子在一起,但是,一些小的技巧却能够让我们在陪伴孩子时,变得高效。
第一:制定亲子时间
有一本叫做《美丽星期五》的书,讲述了每周星期五都是儿子和爸爸一起去门散步的故事,无论那天天气如何,他们都会这样做,而且两人都很开心。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设定这种与孩子相伴的时间,可以是每一周的固定时间,也可以是每一天的某一些时间段,并且和孩子约定这个时间段是属于你和孩子的,在这段时间里,好好地和孩子待在一起,一同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小美好。
第二:了解孩子心理的发育情况
卡特琳娜·盖冈说:“真正高质量的陪伴,不是一直在场,也不是溺爱式的围着孩子转,而是取决于父母是否掌握了符合孩子各年龄阶段的交流方式。”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成长分为不同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能利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儿童开始了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还是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儿童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
当孩子做出一些让大人看起来很“傻”的事情,或者孩子自己否认了自己过往的行为时,家长不要对他进行责备。
其实当孩子出现那样的行为时,正是他在一点点地认识世界的时候,而家长的否认不仅会打击他的自信心,还会扼杀他对世界的好奇心。
第三:让孩子进入到你的“世界”
大人要了解孩子,孩子也希望了解大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可以与孩子一起做,让他们“参与”大人的生活。如此一来,既可以把事情完成,也可以实现有效的陪伴。
比如,洗碗、扫地、拖地等不太重的家务活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慢慢变得独立。
细心一算,如果我们每天高质量陪伴孩子1小时,那么,一年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365个小时,其实只有15.2天。
育儿之重不在时间,而在乎用心。
当你真心实意地与孩子待在一起时,他们定能感受得到,并在你给予的爱中,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