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45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第四章的第7节《一偏执的种子就已种下(三)》
1.孩子遇到挫折,会让心理脆弱的父母感到失控。父母无法面对自己的焦虑,于是(焦虑)情绪迅速转化成愤怒,指责(打骂)都是孩子的错。
父母因孩子的行为而失控暴躁时,要有一个意识,自己内在“受伤的婴儿”被启动了。
把能量集中向内,觉知自己的情绪,感受安抚自己内心的婴儿,所有对别人的指控,都是自我指控。
孩子是帮助父母走向自我认识的桥梁,有意识的逐步提升觉知力,是做好父母的“根本法”。
2.跳出恶性循环的方法,就是我们要深深的觉察到父母的模式如何在自己身上重现,细致到一个眼神、一种表情。无论它是正面、还是负面,对自己说,“这是我的一部分能量,我允许自己重复。”
抗拒让能量固结,而接纳让一切自然有流动,呈现完美的安排。
3.和“有问题”的感觉待在一起,去体验它,这就是觉察。而不是第一反应问“怎么办”
全然的觉察后,你会发现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一切如实如是,做任何选择都很好,这就是自由。
4.心理问题就像爱德华的剪刀手,有时是神器,有时又成了致命障碍。之所以会成为障碍,是因为我们时时刻刻带着它(没有放下)。
心理问题是内在关系的模式,是我们能力和特长的生发点。他无需改变,只需灵活。如果各种关系模式你都具备,并且能自由的切换,那就没有问题了。
5.别人的真理只是自己的道理,当我“杀死”自己(觉察、体验)而让道理活下来,一切道理就都只是解脱的障碍。(所学没有内化(体验)的理论就成了束缚和障碍)
在清理创伤的过程中,没有正面的信念,我们仅是又痛了一次,没有解脱。
当我们诚实的接受事实,面对创伤,心就自由了很多,再去体验就没有那么痛了。然后再通过正面信息,从真善美的概念中回归本质,才能被解脱。
不要用头脑去定义创伤或幸福,才能完整的体验到真相。
没有头脑评判,参与的体验就是全然的体验,是觉知的最终境界。
觉知就是全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