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王纪琼
昨晚与朋友聊天,她说打算给孩子暑假期间参加个动手能力的活动,向我征询一下有没有推荐的地方,大脑飞速过滤了一下,无计可施。
吃饭时突然灵机一动,求助一下儿子看如何解决。
我:“**,有个事想问问你”。
儿子:“你们又出什么幺蛾子?”(长期以来不是很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儿子很警觉)
我:“你刘阿姨打算暑假让你小宇弟去学习个动手能力的活动,你叔叔觉得他动手能力太差,你觉得学习个什么好呢?”。
儿子放松下来,思考了一下:“如果是报学科辅导班这样的事除外,我觉得这个事不是学什么的问题,而应该是小宇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大人不能给他贴标签。”
我一怔:“为什么?”
儿子:“你看我分析一下,我觉得我叔叔很强势,你没有主见,我阿姨更没有主见(万万没想到在儿子心目中我是没有主见的人),小宇应该自己认为想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能是父母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
我:“那我应该怎么和你阿姨回复?”
儿子:“你就说让小宇做决定,放假先让他在家玩,玩够了他就会想走出去,然后他要找自己的同学同龄人一起出去,想学什么想做什么,让他自己去想去看。”
我:“你看小宇还不满18岁,要不然可以去学习开车,开车也是个动手能力的技术活”。
儿子:“开车太简单了,这个不算”。
我:“那能学习什么呢,最起码大人给小宇个提示吧?”
儿子:“你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就让小宇自己去想、去看、去做,大人不要干涉,如果一直让大人牵着鼻子走,到了社会上就很麻烦。再就是做事一定要有原则,你看小宇从小很听话,就是让父母弄的,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思想了”。
我伸了一下大拇指:“好吧,没想到儿子有这番高见,我儿子就是有个性的人,很好!等我和你阿姨说说”。
整个对话,我全程盯着儿子,感觉都不认识了,走近儿子,才发现以前自己离儿子太远了, 父母认为的客观事实不是心理事实。
引用网络上的一段话:
“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时想法难免会相悖,一味让孩子听自己的,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紧张。父母只有认清自己的内心,尊重、接纳孩子的想法,亲子关系才能越来越和谐。”
PS:
结束了这段对话,老母亲心里有一万个问号在冒泡:你说的这么通透,这么冠冕堂皇,那么,你的人生目标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看的,未来你是打算怎么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