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山水平生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二,新年将至,今天咱们来说说年味儿。
年味儿,不像酒味饭味那么具体。它是一种抽象的东西,需要用心去感受。是种种被仪式化的文化,情感,寄托,希冀。
现在大家老是抱怨年味越来越淡,其实抱怨的人都是已经长大了的孩子,停留在他记忆里不曾长大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
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过年就会有许多好吃的,过年被父母训斥的次数也会少很多,过年可以串亲戚,最重要的是家人能陪伴在一起……
二十三炕灶干,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馍楼,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弓脊儿……这首歌谣是那么的熟悉,年事活动历历在目……
*炕灶干 *
灶干粮就是加了油盐葱花的发面白面饼,原来是烧柴草,用地锅炕,炕完怕不熟,再蒸一遍,因为口感差,尤其是剩了后,放进油条花卷包子堆里逊色很多,更是无人问津。后来有了电饼铛(cheng),做起来方便许多,我妈做的灶干粮随之升级,加进去胡萝卜牛肉丁,炕的两面焦黄,咬一口酥脆喷香,这才是粮食自然的香味。
*扫房子 *
扫房子也就是除尘日,新年了,一切都要是崭新的。到了这一天,把很多东西搬出去,搬不走的用塑料布盖住,爸爸戴一顶草帽拿加长的扫把,除去房顶积累了一年的油烟灰絮子蜘蛛网等。我在整个过程中负责帮忙搬东西,擦洗被油烟薰黑的筷子笼,镜子,瓶瓶罐罐。一天下来,屋子干净亮堂许多。
*杀猪 *
记忆里我家每年过年都要宰一头猪,到这一天,早早请来屠夫,选好位置,支上门板,在牛粪堆上挖一个大坑(牛粪堆高大,比土地容易挖开,最重要的是热量足,保温效果好),铺上厚厚的塑料布,然后找人捉猪,再用大棒子柴火烧几大锅热水,倒进塑料布铺就的临时大“锅”里,待猪宰定,丢进去烫了,蜕了毛,再用“抛石”抛光(学了地理才知道抛石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开膛破肚。中午会割一大块肉,加了大料萝卜白菜粉条做一大锅,再蒸一锅米饭,所有参与的人都留下来吃饭,小孩子们争抢唯一一只被气筒吹起来的猪尿(sui)泡,场面好不热闹。
随后的两天里,我爸爸会挑起猪大肠等杂碎和从地窖里拿出来的很多胡萝卜,从地里剜回来的香菜,葱,去山泉那边清洗,备年里用。
*蒸馍*
因为年下要来很多客人吃饭,而习俗讲究正月初五前不劳作,所以为了便利,家家户户都会囤很多的吃食,其中就包括馍馍。
芝麻糖包,红薯丝糖包,酸菜肉包,白面馒头,蒸它个四五锅,一直能管到出十五。我也在过年给妈妈打下手的过程中学会了蒸馍。
*下锅 *
关于下锅,各地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过油”。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从开始烧油锅到结束,不让小孩子,孕产妇进厨房,怕不吉利,我想可能是怕油锅不安全吧,老祖宗们的关爱就变成了含蓄委婉的忌讳。我们就只管磕瓜子吃糖果看电视好了,一会儿就有酥脆喷香的麻叶,菜角,油条,散子上桌。
这一方面,我特别佩服我爸爸,他特别擅长炸油条,从发面到做成要经历一天。和面,调味,醒面,提面,醒面反反复复,最后面块光滑到不沾手,正是我爸总结的“三光”——盆光,面光,手光。最后做出来的油条橙黄酥香,是市场上任何油条不能与之媲美的上品。
*包饺子*
年三十儿包饺子,上午剁馅,下午包。晚上的年夜饭就是吃饺子,我不爱吃,一般吃一个意思意思,喝汤,吃菜和其它美味,反正可吃的东西很多,饿不着。我在慢慢的观摩中学会了包饺子,会提前准备一枚硬币,包进去,谁吃到就会有一年的好福气。
*贴对联*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人都不例外。我们家从我爷爷辈开始信耶稣,春节对联也都是教会风格的,因为市场上物资匮乏,所以各家各户都是手工写就。
我家还在南山南(我的最老的老家)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腊月二十左右开始,教会里能写会画的人们就开始聚到我家——跟我爸爸一起写对联,午饭在我家吃,我偶尔参与裁纸倒墨汁之类的事情,总被大家夸赞,心里很是欢乐。每每想起,就很庆幸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如此古典文雅,其乐融融的场景。
*禁忌*
初一早上不让睡懒觉,不让拿刀拿针扫地,不让说死,不让哭,不让摔跤……不让做好多事情,怕一年有不好的开始。
*压岁钱*
无论是初一早上的小拜年,还是初二以后的串亲戚。父母一律会交待,到哪家了少玩会儿,给吃的东西少吃点是个意思,别没出息,给钱的一律不要,小时候各家生活水平都不怎么高,一般家庭也没人给压岁钱。有几家亲戚会意思意思掏出来,最后都经不起推让收起来了。所以我的童年,基本没有压岁钱。不过山里孩子财路广,什么金银花,夏枯草,柴胡,黄连,蝎子,蜈蚣之类的,只要你勤快,随便一卖都是钱。
我们每个人儿时的年味都是回忆不尽的。
外面这几天大雪纷飞,漂泊他乡的游子们在克服一切困难往家赶,为的是年不空,心不落寞,家不冷清。愿你们遂心如意,一路平安,早日团圆,共享天伦。
如今通讯发达,短信拜年,视频拜年,抢红包,凑福字,也是一派热火朝天。于大人们而言,要备年货,做吃喝,愁收入,烦不胜烦。然而于孩子们而言,他们的年和我们小时候过的年一样是欢乐无限,无忧无虑的,长大后的回忆也一定是温馨难忘的。有爸妈撑起来的避风港,再穷再破也是温暖的家。
年,在一代一代人的成长中循环往复,那些仪式感的年味儿被代代流传,新增的仪式也是时代更替的需要,就让这份“味儿”更美更浓更难忘。
给大家拜个早年!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福旺,财旺,运气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