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这东西真的很神奇,我记得最清晰的是童年时期的老房子,每隔上一段时间我就会梦到小时候住的老房子,醒来就会想怎么又梦到了,是我特别恋旧吗?那房子也不好呀,怎么它就会反复出现在我梦里呢,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家的感受吧,所以才如此的挥之不去。
七十年代的昆明民居还有大量木质结构小楼,除了屋顶用瓦片盖住,地面用水泥整平之外,整个墙面,楼梯都是木板的,它远没有现在电视上看到的旧式小楼那种古色古香,而是因为陈旧而显得黑漆漆的,装修也简单至极,很随意的涂上一层油漆,贴上一层报纸,因为墙面是一块一块木板拼接的,有的地方还会有缝隙,于是住在里面的人们就基本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了,要是夜里失眠,你不止要忍受家人的呼噜,左右邻居也会一起给你来个和唱。
我们家的老房子是位于东风广场旁边的巷子里,不过那时候除了主街,那小巷也可以被称之为街了,街的两侧都是清一色的这种两层的木质小楼,每家一楼的面积大概也就二十多平米,那时人们的商业意识似乎普遍都差,居然没有一家把一楼用作铺面来经营的,也可能是我记事了的那段时间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人们的商业头脑并不是很发达吧,还是当时就不许用做经营,不知道了,只知道那时的邻居挨的可真是近,就隔了一层木板了,肩并肩的这么住着。这种一排排的小木楼是没有什么洗手间的,厕所是公用的,洗澡也要去公共浴室,就这条件,奶奶还经常美滋滋的告诉我这房子可是她用几根金条买来的,我左右打量,横竖没看出它的好来,可是到八十年代末昆明迎来城市改造,老房子拆了之后,我却一次又一次的梦到它,梦到我在为那个烟熏火燎的炉子升火,梦到我躺在床上瞪着眼数房顶的瓦片。
因为没有洗手间的设置,每家每户也好象没什么象样的排水系统,家里一般就接一根水管在门口,污水是怎么排走的我还真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到了晚上十点左右,如果要回家一定要走路中间,而且还要走快些,否则从各家各户泼出来的洗脚水也一定会让你湿脚的。
不知道是七八十年代的昆明气候太好,还是那老旧的木板房真有这个功能,住在那里时还真的感觉冬暧夏凉的,那时的大雨也从来没有把我们家给淹了,难道是那时候昆明的排水系统还能承受得住,又或是家门前用来镇水的大铜牛还在起作用。
因为我家老房子位于市中心广场旁边,我的夜生活可就热闹了,作业是放学就做好了,吃完晚饭我就没事了,穿过另一条巷子,我就到了当时最热闹的地方,东风广场,那时候的广场上没有跳广场舞的大爹大妈,却有各种为卖大力丸而来的喉咙顶钢枪,胸口碎大石,喷火,耍猴,我都看的津津有味。有时会有人围成一个小圈,好奇的我就费劲力气钻进去一看,原来他们是在对歌,一种昆明特有的小调,一点儿也不好听,又悻悻地钻出来,一圈热闹看完回到家就可以睡觉了,不用同现在的小孩子一样,整天只能围着书桌,日子过得和打战一样。
八十年代末昆明就开始大改造了,昆明街边的一排排小楼随着拆迁大部分都消失了,现有能保存的较好的大多都改造成了饭店,民宿,我也去过一些,到那里吃饭什么的,但在里面我却感受不到了以前那种老房子给我的呵护,而老房子它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也许就是因为它是我的第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