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有人说:“校长是教师的教师”,这句话有深刻道理。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校长通过自己“人格的影响力,思想的辐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对教师从思想上引导,行政上领导,工作上督导,业务上指导,无论是从教育理念的学习转变,或是管理过程的率先垂范,还是专业能力的引领提高,校长都应该走在前列,成为教师的楷模。这样,才能于无形之中树立自身形象,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教师的尊重。
在我工作期间,曾经历过一位校长,他就属于业务型校长,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虽然当了校长,依然代课,要求班子成员一定要代课,并且代课成绩还要走在教师前面。班子成员包括校长代课,还有其它工作都要身先士卒,这些给教师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学校几乎没有太多的管理制度,无需经常重申各种纪律要求,校内最推崇的是业务能力,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在学校里地位很高。学校教学研讨风气浓厚,大家都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学校师生关系融洽,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很高,校长在教师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学校不同于行政单位,不可能依靠严格的层级关系实现管理的最大效益。教师教书育人需要“为人师表”,讲究“言传身教”,学校管理也是同样道理,校长的一言一行对教师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如果高高在上,只说不做,远离教育教学一线,这样的漂浮作风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其次,校长虽然处于决策的层面,但是任何决策都是实践的产物,如果不能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没有对课堂的调研,没有对教师和学生现状的了解,没有对学校实际情况的全面掌握,这时做出的决策决定就是盲目的,不切实际,可能“水土不服”,实践中就会遇到管理“梗阻”。再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和形势,面对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望,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育管理需要“人本”化,以适应现代学校管理需要,这一切都对校长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管理的研究方面校长都需要走在前列,没有校长的改变,很难期待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也难以取得长足发展。
提倡校长“事事当先”,并不是说学校任何事情都需校长亲自躬行,班子成员各有分工,校长不可能代替班子其他成员的工作,那样就会造成管理混乱,校长也没有精力和时间代替所有教师的工作,那更是职责不分。“事事当先”是校长的一种管理作风,是一种率先垂范、引领师生向我看齐的自律表现,更是一种工作状态,从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思想的转变提高来说,校长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从班子的思想建设和工作作风方面来说,校长应该成为一个示范者;从教育教学研究和素质能力提高方面,校长应该成为一个引领者。就是说,校长要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事事当先”就是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也是积极的工作状态,必然赢得教师的尊重,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
发表于2007年4月4日《成才导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