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太知道金融行业了,知道它跟很多行业一样有好有坏,是好更多还是坏更多,完全取决你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或者热爱,跟别人无关,也不好跟其他行业进行比较。
除此之外,我也思考过自己当年为什么会选择金融这个职业,说到底并不是我做了这个选择,更多是当年我的父母建议我读书读了金融专业,然后就一路顺了下来。
而他们建议的理由,跟很多当年的父母是一样的,就是觉得金融行业能挣大钱。
当时的父母普遍会有这个想法,我觉得是有时代背景的。
因为他们那一代人收入普遍都不高,高收入职业在他们眼里就是最好的职业,他们希望孩子过得最好,自然就会有这个建议。
我的经历,也确实证实了父母的这个建议没啥错。
但我的想法,跟我父母当年的想法已经不一致了。
我已经觉得高收入的职业并不是最好的了,我最喜欢的职业才是最好的,无论它挣不挣钱。
所以我对孩子的建议,也已经跟我父母对孩子的建议不一致了,我希望他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我跟我父母的建议并没有区别,都是想让孩子未来能过得最好。
只是关于这个“最好”的定义,我们不一致而已。
就像我今天说了那么多,你们赞同与否都没什么问题,无非是你我对于“最好”的定义,不一致而已。
…………………………………………
对所有女性都适用的人生要避开的三个陷阱:
1、妄图拯救/改造父母的剧情陷阱。
2、为了安全感而找到未能弑母的情感僵尸男的陷阱。
3、不专注发展自己,一心盯娃,扶持男人的陷阱。
…………………………………………
所谓高手,基本上就是说在某个相关技能上,他的大脑记忆的存储量,是新手的很多倍。
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都能迅速拿出N套剧本来应对,因此看上去举重若轻。
而新手往往遇到一个稍微复杂的情况,就不知所措,卡壳完蛋。
表面上的知识和信息,可能只有整个有用知识体系的10%不到。
比如浅薄的观察者,看到某个高手做了一件事,以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全部答案,然后大叫“大道至简”。
但高手还有另外九件事没有做,观察者看不到,也意识不到。
等自己实践,要被迫选择取舍,或者遇到外界干扰需要应付的时候,马上陷入瘫痪无助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大道至简”的说辞可以看成是“幸存者偏差”的另外一面。
因为人看到的多为幸存者,幸存者的轨迹中更多的看到他成功突破的那一小段,然后人就会自然在这有限的观察中本能的对信息进行压缩处理。
大道实际上更接近是“简单-遇到新情况就复杂化-再简化-又遇到新情况又复杂化-再简化"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企图一劳永逸的大道至简的思维,是不现实和危险的。
N年前看到一些嘴上没毛的新人侃侃而谈大道至简,会自然的火往上冒,现在渐渐学会和现实和解,深呼一口气,愿上帝保佑他们吧。
…………………………………………
女孩子,尤其是有点小漂亮的女孩子,尤其是家境普通又有点小漂亮的女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应该记住的三个字就是:靠自己。
靠自己不是让你单打独斗不去借力,而是戒掉对别人,尤其是对男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
你想指望谁,就会被谁制衡和利用。
你想跳到更好的圈层,实现资源整合阶层跨越,那么首先你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让自身实力符合这个圈层的入场券,才能进一步飞跃。
年轻貌美永远都是可替代性最强的,一无所有还爱做梦,也只会沦为玩物。
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靠一下,可怎么找都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
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
我发现绝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工作的理想,大概可以总结为四个特质:钱多!不卷!体面!稳定!
当然了,一般来说,全都要,只能修炼投胎技术。
所以普通家长就是在这四个里面尽量选三个,实在不行选两个,保证一个下限。
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用排列组合来说明下:钱多/不卷/体面:这个一般还是要拼资源,比如各大金融机构VIP们,只不过不一定投胎,结婚也行。
如果资源足够,也能打出稳定这个隐藏关。
钱多/不卷/稳定:这个一般就牺牲体面,比如各种高薪蓝领和手艺人。
钱多/体面/稳定:一般就要卷,而且门槛一般都很高,代表职业是功成名就之后的医生。
不卷/体面/稳定:一般钱不会太多,甚至很少。
比如公务员事业编。
这里面比较好的就是研究院所,比如解决户口的航空航天研究院啥的,钱不是特别少,但也不会特别多。
当然并不是这里面每个岗位都不卷的,还要具体岗位具体分析。
能占上三个的职业,都是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虽然只占了俩,但是某一项(一般是钱多)特别突出,也是很不错的。
比方说计算机、芯片,在“钱多”这一项上打爆,体面也非常ok,但是卷到爆棚,稳定也谈不上(当然每个岗位稳定性还不太一样),但这依然是非常好的工作,能搞定你就烧高香吧。
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工作代入一下,看看自己到底占了四个因素的哪几条,这几条因素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情况。
比如家里富裕,那么卷生卷死去赚钱显然也没必要(除非你自己喜欢),家里穷就不要疯狂追求体面稳定了。
当然还有一些专业,以上四个一个都不占。
所以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特长和爱好的前提下,选择职业/选择专业,与其说是选择你喜欢你想要的,不如说是放弃你不想要的,换去对你更有价值的。
这一点,择业和择偶并没什么不同。
普通人考不了735,没有倾国倾城貌,所以没有那么富裕的仗可以打。
每一分、每一个优点,都要花到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刀刃上。
其实一切都是自然的,不要高估教育的作用。
我一直讲,好的教育是托底的,帮助孩子发展出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独立的精神和自食其力的技能,而孩子能否走向塔尖,功成名就,教育只是一方面,更要靠个人的天赋、悟性、努力、资源、背景,甚至包括运气和时代。
其实,能做到“托底”,对父母而言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但却有很多自恋型的父母,总认为可以塑造孩子的人生,规划孩子的未来,定义孩子的一切,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期待的人,结果往往导致孩子或痛苦不堪、厌学厌世,或虽然有所成就,却内心匮乏、恐惧,习惯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评价中,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