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与《论语》结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等子曰话语敲动着我的内心,仿佛将一个沉睡的我唤醒。从此,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论语》,汲取着精神的营养,滋润着心田,体会着孔颜乐处的快乐。
去年休假,我专程休假来拜谒孔子和孟子,在圣人的故里聆听圣人的教诲。想去周公庙拜谒周公,但因时间晚了周公庙关门,只在门口观望了一下。这次政德学院培训的机会得以如愿,特别是周公的《金人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仅作记录,留个纪念。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 的政治家。周封“鲁国公”,因辅助朝政,由其子伯禽代为就封,成为东周鲁国第一位国君。相传,伯禽就封鲁国时,周公恐其有失,亲书铭文于老管家金人的背上,让伯禽随时观看,以免忘记自己的训诫。文中周公对远行的儿子谆谆不倦的教诲,恳挚而又迫切的父子真情如涓涓清泉回环不息,其言谆谆,其意切切,“天下父母之心”溢于言表,今读之如甘泉醴酒,字字珠玑。相传孔子当年曾走进周公庙观之,颇为感慨,谓弟子曰:“记之!此言虽鄙,而中事情。《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遇祸哉!”汉刘向《说苑·敬慎篇》载:“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左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名其背曰”。这件事不但曾给孔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对后人,也有着启发意义。今天在周公庙两庑前有一块《金人铭》碑,此碑立于清道光年间,由当时曲阜举人、时任官内阁中书的孔宪彝撰写。碑文为柳公权体,笔墨之处遒劲、俊朗而有韵味。碑高2.7米,宽1.63米。碑文上除了金人铭的铭文之外,还提到了孔子当年观看“金人铭背”的情况。
据学者考证,《金人铭》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以《金人铭》对照《老子》,颇有共通处。纵观通篇内容,就是强调少言慎言,韬光养晦。其实这与孔子的思想也很相通,孔子主张“敏于事而讷于言”,痛斥“巧言令色”之徒,孔子弟子子张问做官之道,孔子教导他“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可见金人背铭对孔子的影响之深。以下为曲阜周公庙《金人铭》碑文:
古之慎言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河。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疆梁者不得其终,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世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河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