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陪伴”,和你有什么关系?

文 / 金小札

一个严肃、不逗比的85后


人民日报整版发问:如何给宝宝更适合的爱?“中国八大权威媒体齐声回应“陪着≠陪伴”,不做隐形父母,拒绝隐性失陪 ”,一波营销做得有声有色,不过目的暴露的也极为明显,昭然若揭。

无论是否为了商业行为造势,话题,总归还是个好话题。

“隐性失陪”本身带有时代特征,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当下的“隐性失陪”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的隐性失陪,而是全民对亲友的隐性失陪。当“失陪”成为一种全民的生活习惯,在亲子互动方面,自然不会有什么特殊性。

先来看看“隐性失陪”习惯的最常见表现:

1、习惯了忽视父母

作为成年人,父母已经被我们直接忽略了。

都不是隐性忽略,是显性。

反思一下多久没有和父母进行一次良好的沟通,没有和父母说说自己的心事。

1)与父母同住

就算是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老人起来的早,睡得也早。

早上我们起来就是忙碌着洗漱、吃饭、穿戴整齐出发上班,即使父母在家也说不上几句话。

晚上对于加班的人来说,到家的时间,父母已经快睡了或者已经睡了;下班早的那一批人多数是选择出去浪一下,玩够了再回家;回家早,发现父母正在看电视,节目很无聊是老年人喜欢的年代剧,自己钻进卧室开始lol、吃鸡、抖音、淘宝………

从心底里认为有代沟,没什么话可说。即使每天在父母身边,也不想聊什么。

尤其是遇到父母爱唠叨的那种,就更是避之不及,感觉陪伴父母聊天是一种精神压力。

大家看看自己,或者问问身边熟悉的朋友,有几个人回家之后会主动在父母身边好好陪着聊几句,然后再做自己的事情。

2)与父母分开住

同一个城市居住不远:扪心自问,除了是住的非常近,每天下班去爸妈那吃饭的之外,有几个人会经常去爸妈那报到。就算是定期回家,也和小时候一样,进屋开始看电视、玩手机,和爸妈坐在同一组沙发上,却说不上几句话。爸妈像个考官,不停的提出新的问题,自己就像个智能机器人,根据收到的信号机械性的给出回复。

在外漂泊打工:与父母的联系就更加少。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发了微信,回复都感觉很懒,完全不知道有什么话可说,尤其是遇到父母发的内容自己不认同的情况下,更不想交流。

而这些父母转发的消息,正是父母爱的表达,父母需要得到你的认同。哪怕你提出的反对意见,他们也想听你说说话。

2、习惯了忽视亲友

除了父母之外,其他的亲友对成年人来说更多的不是亲情、友情,而是社交。

关系不是非常亲近的情况下,社交中的基本礼仪都会做到位,表现出一个好孩子的模样,有问必答。

不过当关系较为亲近的情况下,会给自己一个「安全」信号,然后下意识的产生自我的情绪。

对于这种关系处于「安全区」的亲友,社交的积极性会下降。

如果交流中的话题与自己相关性不强、话题不感兴趣、或者正好有更有兴趣的事情要做,就会开始忽视对方的存在。

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1)家里来了客人,往往是打个招呼之后,转身继续去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参与到接待客人的行为中。

2)和朋友们聚会,大家聊得非常嗨,但是话题自己不感兴趣,拿起手机刷微博、微信、短视频,当话题和自己相关再重新回到交流环境。

3、习惯了自给自足

长期的孤独养成了一个人生活的习惯。

从小家长因为工作很少陪伴自己,成长环境中只有一个人写作业、做游戏、看电视、做饭……

过于独立的生活在精神领域建立了可以自给自足的认知。

工作、生活不需要另一个人参与进来,任何事情都可以独立完成。

不会因为没有陪伴而缺乏安全感,下意识的也就不需要「陪伴」。

不过当角色转换为「父母」 时候,陪伴的意义也变得不同,这时候需要和孩子构建强联系,却不习惯进入到「陪伴」的环境中。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逐渐就会养成“隐性失陪”的习惯。

这种“隐性失陪”的习惯养成,会让人产生一种「自我」的意识。

而这种「自我」包含有自我满足、自我封闭、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心理状态。

作为父母,过于自我,就会把孩子当做「外人」,不懂得考虑孩子的感受。

对于这类父母来说,陪伴孩子属于一种「社交」行为,需要耗费心神。

而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为,他们是拒绝的。

一般存在隐性陪伴的家庭都会有几个特征:

1、父母工作忙碌,下班后精神疲惫;

2、孩子有足够多的书籍及玩具;

3、家里有老人帮助照顾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每次回家就会开启「自我」意识,寻求让自己最舒适的生活状态。

因为家是他们心中的避风港,在家中变得「自我」不会对自身利益带来直接的损失。

孩子是受自己支配的,可以丢给孩子玩具,或者让自己的父母帮忙照顾孩子,抽身之后乐得清闲。

看懂了作为父母的思想形成,我们再来说孩子的问题。

时代已经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这个时代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利有弊。

利:普遍经济条件优越、高科技玩具充足、早期教育机制相对完善;

弊:缺少玩伴、缺少童年、缺少自由、信息污染、拐卖与性侵危机;

我们主要来看「弊端」

当居住的环境变得相对封闭,70-80后之前出生的成年人幼年时期的那种「邻居」的概念已经逐渐消亡。

为了避免孩子受到外界的伤害,孩子从成长会处在过度保护机制中。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不会让自家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跑出去一起玩。

换言之,孩子除了幼儿园认识的几个同学之外,课余时间几乎不会有玩伴。

孩子现实中没有玩伴,就会进入到虚拟世界,而网络信息对于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规避。

毕竟孩子用的设备都属于父母,只要父母的账号登录在手机与pad上,就无法防止孩子阅读。

对孩子来说,伙伴的重要性

缺少了玩伴的成长环境,自然就是我们常说的「没童年」。

高科技的陪伴下成长,同样缺乏20年前的孩童那种童年的欢快,并且还会遇到上文提到的信息污染问题。

没有同龄玩伴的孩子并不懂父母的那种「自我」到「趋利避害」的心态。

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和父母有互动,因为父母是他们仅有的伙伴。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像孩子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能抓住,就可以顺利成长,如果抓不住……

婴儿期待伙伴,是需要安全感

就像从婴儿时期孩子喜欢哭,喜欢用眼神搜索父母一样,都是孩子的社交需求。

孩子哭需要人抱着哄,这就是一种互动,一种交流方式。

小孩子需要听着摇篮曲睡觉,是因为他从音乐与拥抱中感觉到了陪伴的舒适与安全。

孩子期待伙伴,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孩子稍大一些开始有社交意识,他们希望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想法,体贴对方感受,表达个人需求。

而伙伴正是帮助他们学习与建立良好社交习惯的存在,可以帮助孩子懂得在社交环境下如何去与人沟通、学会尊重,建立正确的交流方式。

现在很多小男孩看到漂亮小女孩会喜欢过去「亲一口」,这种行为本身属于错误的社交方式,虽然是一种示好,但是对于孩子内心的规范化社交动作认知会有影响。如果父母在发现时能够及时指正,可以减少未来孩子成长中,对于男女关系发生不该有的越界行为。

孩子需要建立心理认同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是一种帮助孩子建立心理认同的方式。

孩子缺乏判断力,不懂得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不过很多孩子天性是热爱表达,如果你不去积极的帮助他建立认同,就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

小姨家有个孩子5岁,辈分上是我弟弟。

孩子很聪明,很喜欢学习与提问。

来的几天带他逛了北京的几个著名景点,一路上在车里看到交通标志、看到建筑、街道名称都会提出相应的问题。

这是他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一个表达,如果感觉孩子问题多,懒得回答,会让他认为提问的行为是错误的,或者自己问题的内容是错误的。所以一路上家里人不停的回答他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许十万个为什么也没有涵盖那么齐全。

可以想象他的成长环境中,小姨和家人一定是经常回答他的各类问题,才会让他看上去聪明伶俐。因为每次的问题都得到了回答,心中对于提问这种交流方式非常喜欢,所以更愿意汲取更多的知识。

相反,如果缺乏了这种沟通。孩子一定懒得提出更多问题,看到什么不懂也不会问,最后到了学龄期,上课听不懂也会装作听懂了,最后什么也学不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那种员工,每次开会问有没有不明白,没人提出问题,可是到了执行的时候错漏百出,一是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不敢于提出问题。

父母应弥补时代的过失,做孩子的后盾

作为父母,既然有勇气把孩子生出来,就应该有勇气把他们养育成人。

时代不同了,这个时代的养育成人不是满足孩子「饿不死」的需求,而是需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成长环境。

教育孩子已经不是把孩子丢给老师管就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老师都把作业留给家长,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这是一种强制性的交流也是让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当然,有人说是老师偷来,不过事情都有多面性,不在此进行延伸性讨论)

给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只是让他有学区房、有玩具、有最好的奶粉、智能设备、穿名牌、开名车,而是让孩子可以心理健康的成长。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采用砸钱的策略,你要什么,都满足你,有了玩具自己玩,不要打扰我。

这样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心中缺少爱,只剩下物质需求。进而就会在未来更加期待物质的满足而不是精神的富足,换句话说,拜金的那批人都是这么来的。

相信没有父母会希望孩子长大之后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毛病,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作为孩子的后盾,把这个时代欠孩子的给他们补上。

缺少伙伴,父母就做孩子最好的伙伴;

信息污染,父母就帮助孩子远离那些信息,并且教育他们区分信息的正确与错误,提供正确的导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护孩子的安全。记得前一阵看过一个视频,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穿越斑马线,因为是在没有红绿灯的位置穿行,母亲自己低头玩手机,在路口下意识停下了,两个孩子根本不看车直接穿了过去,走到路中央,疾驰而来的车打轮只够躲开一个孩子,而把另一个孩子撞倒在地。监控拍下了这一画面,看的胆战心惊。作为母亲,意识不到交通意外的存在,只顾玩手机,无论是多么重要的信息,都抵不上自己孩子的生命啊。她的这一个错误,无论孩子受伤是否严重,她都会受到社会及全家人的谴责。

作为父母,没那么容易。

我到现在都没有勇气生孩子,因为不认可自己。

或许很多人会讲,孩子要在某个年龄段出生,才能最健康。

可是当你不认为自己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成长环境与保护的时候,让孩子出生,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不只是敬畏他的生命存在形式,更多的是他的健康、快乐存活的方式。

- END -

往期导读

离婚?哪有那么简单!

为了情人抛弃妻女,5年后再见前妻和女儿,忍不住流下了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