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蔡献臣为黄一龙作《黄鳞伯侍御〈延露编〉序》

今查得明朝进士蔡献臣《清白堂稿》录有一篇和浦西黄氏明朝“父子进士”之子黄一龙相关的文章。特整理翻译如下。

1
2



3


《黄鳞伯侍御〈延露编〉序》庚午

黄鳞伯侍御,是我同科进士中锋芒毕露的人物。当他尚为生员时,早已以擅长古文辞章闻名。壬午年乡试名列前茅,其经义策论之文辞藻宏丽、学识博雅,学子们皆倾慕不已,我唯恐不能与他相称。至己丑年同登进士榜时欣喜之情,可想而知。

鳞伯初授行人司之职,便广交俊彦,专心致力于不朽著述,声名日益显赫于公卿之间。后任御史之职,又曾巡察河东盐政,奉命按察粤地时却中途逝世,君子皆为痛惜。纳言王东里公已为其遗文集作序,足以传世,其子恭甫又嘱我作序。

孔子有云:“辞达而已矣”,此乃千古文章之要义。然“达”岂仅指文辞?若授以政事而不能通达,文采虽多亦无用处。所谓“达”,实兼指文辞与事功二者。我读鳞伯《延露编》,见其取法先秦诸子,师法司马迁,而气势熔铸于苏东坡,文风疏朗畅达,令人一览便觉生动鲜活。甫入御史台即慷慨纵论天下事,如《倭奴修省效忠救时》诸疏,尽显忠忱切中时弊,字字切实可裨实用,颇有贾谊、苏轼遗风,庶几可达孔门“辞达”之境。

考鳞伯生平,知己当推卢壁山观察。而他本人论文讲究“三长”:首重积学以拓见识,其次取法古人以炼词章,再次丰赡才思以畅意蕴。今观鳞伯之文,识见、文辞、意蕴三者兼备,列于《文苑传》中当之无愧。然以鳞伯之文本可追踪古人、傲视时辈,却未能臻于极致;以鳞伯之才原可大展抱负、辅佐明时,却未能尽施其能——皆因寿数所限也。我览漳州文苑传时曾屡发慨叹:如林公悦、刘国征、高朝宪三君,其才品皆隆庆万历年间卓尔不群者,文章虽绚烂却未能尽展建树,岂独鳞伯一人如此?人生不可无寿数之永,此乃自古以来永恒之叹啊。

注:

1、本文系明代文人蔡献臣为同年进士黄鳞伯的文集《延露编》所作序言,通过“辞达”这一核心文论概念,既高度评价其融通古今的文学成就与经世致用的政论价值,又深切惋惜其未尽其才的生命际遇,在文学批评中寄寓了深沉的生命哲思。文中“殖学拓识-程古缀词-赡才鬯意”的创作三长论,尤见明代古文家对创作规律的深刻把握。

2、黄一龙(1562年—1598年),字鱗伯,号雲寰,福建漳州府海澄县民籍龍溪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一龙生而颖敏,比长,能为先秦两汉间言,每郡国及里中有所撰著,辄授简焉。举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乡试第八名,登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三甲十二名進士,通政司觀政,六月授行人司行人,二十一年擢河南道御史,二十二年巡盐河東,二十四年出按廣東,丁憂歸,二十六年卒。所著有《延露编》数十卷行世。曾祖黄万忠。祖黄日华,封工部郎中。父黄文豪,丙辰進士,官工部郎中升任廉州府知府。

3、蔡献臣(1563-1641)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他历官刑部主事、湖广按察使、浙江提学副使、光禄寺少卿等职1。为官敏练有干,后因故贬官,家居近二十年。天启年间,熹宗皇帝因其“学问纯正”御赐其里曰“琼林”。蔡献臣著述颇丰,除《清白堂稿》外,尚有《诗经制义》、《仕学全稿》等多种。


黄秀聪/整理

2025年8月27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
    汉唐雄风阅读 29,726评论 3 16
  • 看完我只有一个想法: 你是谁?请支持陈白沙。 第三章 《西关丁氏族谱序》 原文邑长丁彦诚尝欲修正其世谱,而患文献之...
    潜鸟loon阅读 123评论 0 9
  • 主语: 《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Peregrination阅读 1,443评论 4 0
  • 钦定四库全书 高子遗书卷十明高攀龙撰碑 泰伯庙碑 吾邑之鸿山古所称皇山皇山有泰伯墓南徐记及圣贤冢墓记同其为泰伯墓审...
    ca2408595bb7阅读 830评论 0 0
  • 当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宣布一个新王朝诞生的时候,诗歌的洪流也理所当然地通过“四省通衢”的方式迅速包围并覆盖了...
    莲子风父抱石人阅读 2,92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