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处理让很多人头疼。我前几天翻了翻衣柜,光球服居然有6套。我很少买衣服,大部分是以前留下的,但常穿的球服只有2两套,另外4套躺那3年了。每次打开衣柜,没有物尽其用的“战袍”给我很大的压力。
用不上,但又舍不得扔,最后变成累赘。
生活中类似的情形也不少:加了一大堆好友,不来往却天天被人刷朋友圈广告;下了满屏幕的APP,没点开却天天提示更新;双十一秒了一大堆物品,没用过却霸占着家里面的空间......互联网时代大家都有一个“收藏癖好”,不管好的坏的,急需的多余的,统统收藏起来再说。往往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用不到,赤裸裸的庸人自扰——占了内存,扰了自己。
这是一种流行症,症是有药的,古典老师说,这药就是“每次主义”
每次主义,听起来高大上狂拽炫,实际上就是6个字——断舍离,零库存。
断舍离,简单粗暴地说,就是果断扔,天天扔,开心扔。有4个原则:
(1)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物品。例如,那6件球服,它们的使命是让我运动快乐,最多只要3件就能满足,属于加分项,另外多出来的3件只会减分。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挑出喜欢的3件,只在乎这3件,维护好这3件。另外3件扔出衣柜,擦汗也好,擦手也好,怎么高兴怎么来。
(2)先从清理小物品开始。假如另外3件球服穿了很久,穿出了感情,一天清理3件不习惯怎么办?很简单,那就先养成习惯,从清理小物品开始,今天先扔衣柜里面少用的旧袜子,明天再扔1件旧T-恤,每天扔一件,连续坚持一个星期,等胆子肥了,再处理球服就自然而然了。
(3)能送别吝啬,能卖别错过。自己的累赘,可能是别人的需要。一些用不上但是对别人有价值的物品,有两种方式处理。第一,可以在咸鱼app、58同城上当二手货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第二种就更有意思,线下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带上这些物品,然后相互交换,既增进感情,又新鲜好玩。
零库存,就是等真正急需的时候再购入,不囤货。很多超市采取这样的方式,架上的商品快要卖完的时候及时补充,既不影响销售,也降低了仓储成本。我们也是一样,必要的时候再购买物品,保持总量恒定。例如吃饱了再逛超市,双十一前先在纸上写下自己要添置的物品再定向搜索,订阅号里面的文章每天只读5篇等等。
如果能保持每次主义,定期断舍离,长期零库存,可以积攒更多的热情面对工作和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