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12天
见
当妈妈检查到孩子纸尿裤上有排泄物时,会立即温柔地对着孩子说:“哦,宝宝拉了,妈妈知道了。”
确认了孩子是想吃奶,妈妈就会对着孩子说:“哦,宝宝饿了,妈妈知道了。”
在自己说不出自己的感受时,妈妈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了,那孩子就会马上感知到自己,这份感知是自我存在的基础。
一个人的存在,来自能被别人看到。如果自己的感受没被看到,他便会一直在意别人的看法,用别人对自己的评判来判断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或者,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让别人看到他(比如叛逆,故意与父母作对等)。
感
我们总是觉得一个婴儿,一个小孩能懂什么?可是,就是这些与妈妈的互动,会对孩子的一辈子的人际关系造成深远的影响。
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都不被确认的,或者说,父母看不到我们的感受。他们会更重我们的外在价值:是否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好不好等来评判我们,并用另人家的孩子来要求我们。
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们会说:不要哭,要坚强,男人有泪不轻弹。或者,女孩子,不要老是哭哭啼啼的;一次次的,我们的感受被硬生生地被逼了回去了,它们被忽略了,被转移了甚至被否定了。当我们越来越不会哭的时候,感受就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似乎变成一块不会感知的木头,感受不到心里的喜怒哀乐。
思
当这样的我们长大了,亲密关系中也变得磕磕碰碰,与伴侣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么在批评对方,要么在自责,然后给出一大堆的标签:
“他是一个自私的人”;
“他怎么可以这么无情”;
“他根本一点都不关心我“。
可是,我们从来不会问,我的感受是什么?我面对这个事情,这个问题,我内心有什么情绪,是悲伤、难过、愧疚还是羞耻?我们无法去感知到这些感受。
其实我们的内心感受是:你这样做,让我觉得很受伤,我希望你能多关心一点。
可是,我们对这种感受的感知已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被父母所扼杀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谈感受就是懦弱的。从不父母就读不出我们感受,我们最终也学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行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是一个无法感知自己感受的人,那么,就要试着勇敢去认识和确认自己的感受。去探索我们内心真正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不断制造外在的标签。
这个过程也许会让揪起你过去的创伤,但当我们能够慢慢触碰到自己的内心时,就更能看到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受,然后请你勇敢地把它表达出来。
当我们的感受能够被表达出来,我们的存在便不需要得到别人的确认,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力量来做自己。
欢迎交流,个人微信号:ForeverLove_1999(萧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