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画描绘了法国北部深秋寒冷的一个黄昏,一对年轻的农民夫妇站在空旷的原野上,他们衣着朴素,没有华贵的服装和饰品。天空的背景呈现为金黄色,远方飞翔着盘旋的雀鸟,田野的远处耸立着一座朦胧的教堂。
夕阳下晚祷的钟声被远方敲响了,这对年轻的农民夫妇停下正在劳作的活计。男人正面低头望着脚下的土地和草,他身边的一把铁叉竖在泥土里。女的头像侧身朝夕阳站立着,双手紧紧抱在胸前,她脚前的提篮中盛放着一些土豆。她闭着眼睛正在虔诚的向上帝祷告,期盼着上帝的赐福。
在1849年,黑热病在巴黎泛滥。为了躲避瘟疫,米勒携家迁居到了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巴比松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民风极大地震撼了米勒。从此,他在这里过上了早出晚归的农夫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热爱的绘画。每天晚上回到家里,他都会在昏黄的灯光下创作。也正是此时,农民开始走进他的画面,他也因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材。后来,他说:“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我来说都是最合适的。”《晚钟》于1859年创作完成,即是米勒定居在巴比松村后创作的油画。
《晚钟》是米勒的代表作品,标志着米勒的艺术生涯达到了巅峰。同时它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是艺术史上一大瑰宝。米勒的《晚钟》与《拾穗者》、《播种者》被世人称为不朽的三大作品。而时至今日,它更是被法国人视为“国宝”。
《晚钟》于1859年创作完成,一段时间之后,美术商人斯蒂邦将这幅画介绍给了比利时的男爵、画家巴布留。巴布留男爵买下了《晚钟》。不久,男爵把画让给了驻法的比利时公使。没有过多久,公使又将《晚钟》换了收藏在斯蒂邦那里的米勒作的《牧羊》。拿到《晚钟》的斯蒂邦又把它卖给了卡布埃,卡布埃又卖给了画商丢朗-吕厄。
德法战争时期(1870-1871年),丢朗-吕厄携带这幅画来到英国寻找买主,但因价格问题没有出售又带回巴黎。回到巴黎不久,比利时的收藏家威尔逊出2000英磅的价钱买下了它。就这样,《晚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开始了无止境的旅行。1881年,专门收购美术品的商人比蒂为斯克里和邦达比尔托,花了6400英磅买下了《晚钟》,后来按抽签结果售给了斯克里坦。以后斯克里坦曾一度以8000英磅的价格让给了比蒂。不过,没几年这幅画又再次回到斯克里坦手里。
1889年,即米勒去世后的14年,在斯克里坦家族举办的拍卖会上,法国收藏家乔治·肖夏尔以32000英磅的价钱买下《晚钟》。《晚钟》这才最终回到了法国的土地上。后乔治·肖夏尔把它捐给了巴黎卢浮宫,至今仍为其馆藏重宝。
(摘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