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是说玄奘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名寺,玄奘感到自己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集纳了天下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显露出来。”玄奘向方丈辞行,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说:“你愿做烛火,还是愿做太阳呢?”方丈又带玄奘到寺后面松林,指着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大松树的方向说:“它们会做什么呢?”看着扭曲的树干,玄奘说:“只能做薪柴。”方丈又指着一片郁郁葱葱松林:“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个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会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都能长成栋梁。”玄奘听后留在法门寺,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故事里的玄奘,他非常幸运的遇到了好老师一一方丈。面对执意要走的信徒,他没有挽留,而是带着他去一步步观察,让其产生思考,最后悟到其中的道理。方长这种做法,不但留住了信徒,而且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离开森林。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引导、观察、思考、顿悟的教育方法值得每一位老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