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说2016年拿到年终奖的人占比超过80%,可见年终奖越来越成为每个单位的基本配置,和每个员工的收入、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年终奖的忠实粉丝,请允许我先抒抒情。
啊,年终奖
我年初就天天盼望它,可它总是姗姗来迟,从不体会我等待的焦虑。
我不嫌晚,它终于来了。我希望它像爸爸的胡子,长得真快;可它实际上总是像爸爸的头发,少得可怜。
我不怨少,它来了,却匆匆而别,像是一个过客,在我们的账号上以数字的形式短暂停留,就飞入了商家、房东、债主、银行……的怀抱。
一年了,我把对年终奖的渴盼化作对工作的热爱,可惜老板对我不是真爱,看那可怜的数字就知道了。好吧,至少让我看到了老板对我的表白。
哈哈,以上纯属瞎掰。
2
年终,对小孩子来说意味着新衣服新玩具,还有对压岁钱的期待,欢天喜地。对大人来说多是又长一岁的沉重和无奈。不知道是谁发明了年终奖,年终后面多个奖,让大人们也能找回孩提时代领取压岁钱的欢喜。
可惜,小孩子也不是总有压岁钱可领,每个小孩的压岁钱也有多有少,年终奖也是如此。只要牵扯到钱,总是烦扰多多。奖多奖少,心不甘意难平。
年终奖本应是犒赏大家一年的辛劳,激励大家来年继续努力。没钱可发的就不用说了,可实际上,有的单位的年终奖只是形式上的,只不过是工资中的一部分零存整取,你以为你披上年终奖的外衣,我不知道你本来就属于我吗?还有很多单位因为没有公平、合理、有效的年终奖办法,导致员工离心,发了还不如不发。
3
那些发了年终奖几乎等同于白发的单位,他们的老板往往长这样:
吝啬型。
与公司效益相比,发得实在太少,公司年利润三千万,年终奖资深员工发三千,新进员工得三百,老板太抠门。这样的老板估计平常请员工聚餐点个炒芹菜,都要备注不放肉吧?年终奖发完,老板等于往自己脸上又涂了一层黑粉,让自己从里到外黑得那么一致,真真正正表里如一。
不公型。
这样的老板反而不吝啬,可能很“大方”,奖金发得多。当然,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不是掏他自己的腰包,公司不是他家的。他视金钱如身外之物,对自己一切从奢,对员工也很“大方”,自以为豪气干云,可惜不得民心。
奖金分发,既不按劳,也不按绩,大锅饭,彰显“公平”。这是纯粹的伪公平,他难道没听说过“平均主义害死人”吗?
亲者重,远者轻。天天在他身边转的内勤人员拿得高,技术研发、销售人员拿得少,本末倒置,主次不分。
难以想象的是,有奇葩老板年年给离职员工送温暖,离职多年的员工,他还按以往的提成每年按时给人发奖金,这是鼓励大家快快离职的节奏吗?
欺骗型。
老板年初承诺年终如何提成分红,员工努力工作,争取多劳多得。可惜老板不兑现,要么装失忆:“我说过这话吗?”要么搞思想工作:“同志们,要有大局观,要照顾其他部门的心情嘛,不能贫富差距太明显。”可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可是国家方针啊,怎么到单位里反而不适宜了呢?
有的员工本以为没完成年初老板规定的任务,今年钱包空荡荡,没想到领导为了搞平衡,“怎能因为完不成就不给了,总得让大家过个好年吧。”岂知如此,不仅让其他员工愤愤,也让所有人都觉得老板年初的许诺就像树上的叶子,年年总是会变黄,既然完不成也可分到不少奖金,我们何苦努力工作?
百科上这样解释年终奖:好的年终奖办法要有较好的考评指标、评价方法、发放规则等等相应的各项制度,可以有效激励员工,增加企业凝聚力。
老板,明年再发年终奖,能不能长点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