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综艺里面,主持人和杨迪聊天的时候聊到了一个点:
“讨好型人格”
在适当的时候主动退让,把主场留给更合适的人
这是杨迪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的原因
其实讨好型人格并不受大家的喜欢,甚至可能大家都会比较厌恶
现在就有了一个问题:
同样是讨好型人格,杨迪为什么又能在社交场合上如鱼得水呢?
很多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与人相处之中
因为要顾及别人的感受或者避免和他人冲突
经常要做一些自己本不想做的事情
哪怕这样的事情很无理或者你根本就不愿意做
你还是表现得非常友善和助人
但是往往这样的友善却不被人重视,甚至让别人变本加厉地要求你
而一旦你因为自身的原因完成不了他们的要求
那么他们就会批判你,甚至去到处诋毁你
但是在你的讨好型人格的驱使下,你却会有满满的自责
那为什么杨迪的讨好型人格和大家的讨好型人格又好像不是一回事呢?
其实杨迪自身很清醒,他不会去刻意去讨好别人
他明白什么时候他该争取,什么时候该放手
这其实只是情商高的表现
而大部分人确实遇到什么事都退让,但是过后又觉得很委屈
不断地重复,陷入一个无限的死循环
导致在生活中显得很弱势,这也是大家口中的“老好人”
为什么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很多人通常都把握不好情商高和讨好之间的那个度
什么时候退让、什么时候争取,很多人对此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什么时候应该帮、什么时候应该拒绝、什么时候该退让、什么时候该争取
其实只要把握好这四个问题,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这个忙我帮了对我自己有什么影响呢?亦或是这个东西我让给了别人对我本身有什么影响?
你要明白,拒绝别人或者不让给别人都没有罪,不必对自己有所谓的道德谴责
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味的退让,最后吃亏的只是自己
最后我想说:情商高不等于一味地讨好,懂得拒绝真的很重要,而讨好型人格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把握不好里面的度。在帮助别人、谦让别人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保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帮助别人虽好,但是也不能忽视了自己。
公众号:晴话——希望你可以心怀阳光,一心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