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在夜色里穿梭时,我手里还攥着给儿子带的家乡零食。出发前反复确认他爱吃的零食,想着他半年没回家,一定要做顿他最爱的红烧肉。12个小时的路程,我满脑子都是他开门时惊喜的笑脸,却没料到,推开门的瞬间,所有期待都碎成了一地狼藉。
玄关的鞋堆得像座小山,外卖盒的油污在地板上结了痂,沙发上扔着皱成一团的衣服,空气里飘着一股说不清的馊味。我愣在门口,喊了声他的名字,才看见一个臃肿的身影从卧室里挪出来——那是我的儿子吗?曾经清瘦挺拔的少年,如今肚子鼓得像揣了个球,下巴叠了两层,眼神躲闪着不敢看我。
我没敢说重话,只是默默挽起袖子收拾。擦地板时,指尖蹭到干涸的外卖汤汁,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记得他小时候,我总教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会把玩具摆得整整齐齐,会主动帮我擦桌子。可现在,他窝在沙发里刷手机,我收拾出三大袋垃圾,他连起身搭把手的意思都没有。
做饭时我问他“怎么总吃外卖”,他含糊地说“懒得做”;我说“多出去走走”,他叹口气“没意思”。看着他吃红烧肉时狼吞虎咽的样子,再想起视频里他总说“妈我挺好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是怪他房间乱、身材走样,是心疼他把日子过成了这样——明明才二十多岁,却活得像块失去弹性的海绵,没了朝气,也没了对生活的热情。
夜里我躺在客房,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游戏音效,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忽然明白,我跨越三千里来的,不只是送一顿饭,更是想叫醒那个被困在惰性里的孩子。或许我不能替他收拾一辈子的房间,也不能逼他立刻瘦下来,但我想陪着他,从明天的第一顿早餐开始,把丢掉的生活节奏,慢慢捡回来。
原来为人父母,最难过的从不是孩子走多远,而是看着他在眼前,却活成了连自己都不爱的样子。但没关系,路还长,我愿意陪他一起,重新学怎么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