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IMBD8.8,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影片奖,这是《Joker》的口碑。
全球票房将近10亿美元,制作成本仅为6250万美元,这是《小丑》的票房。
对此,我感到十分兴奋,仿佛它这么牛逼跟我有什么关系似的。
假如硬要扯上一些关系,那就是我一直以来都十分喜欢“小丑”这个大反派!
以至于,我在网上写作的名字统一用的都是“乔克儿”。(小丑的英文名“Joker”的音译。)
英文“Joker”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是爱讲笑话的人;
第二层意思是蠢货、废人;
第三层意思是大、小王牌。
这三层含义,先后体现在了主人公亚瑟·弗莱克身上。
1
在老板、同事以及高谭市街头的小屁孩眼中,亚瑟·弗莱克是个Joker,一个十足的废柴。
亚瑟去街头举着广告牌卖力地推销产品,却被一帮小屁孩抢走了广告牌。
亚瑟奋力追赶,小屁孩在无人的巷子里用广告牌将他打翻在地,还狠狠揍了他一顿。
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会,员工被打,老板本该报以同情,可是,亚瑟的老板却抱怨他为什么将广告牌弄丢。
同事蓝道为了防止亚瑟出门再受欺负,就给了他一把枪。
亚瑟去儿童医院表演时不小心将枪掉了出来。
老板再次为这件事指责他,他本想撒谎说枪是道具枪,好将这件事给隐瞒过去。
可是蓝道却告诉老板上星期亚瑟想向他买一把枪。
这次,老板将他开除了。
亚瑟·弗莱克和他母亲潘妮·弗莱克本就要靠社会救济。
可是如今他失去了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暖心鸡汤常常这样告诉我们:
即便生活污浊不堪,但倘若心怀梦想,就总会有阳光照进阴沟。
亚瑟的梦想是做一个脱口秀演员,为世界带去欢乐。
他的偶像是著名脱口秀演员莫瑞·富兰克林。
亚瑟视莫瑞为偶像,而莫瑞却视亚瑟为一个笑话。
他没能成为讲笑话的人,而成为了笑话本身。
即便亚瑟的梦想被偶像当成笑话,他至少还有母亲啊!
在一封潘妮·弗莱克写给托马斯·韦恩(高谭市的首富兼慈善家)的信中,亚瑟得知自己是托马斯的私生子。
他本想去找托马斯,认他做个爹,也不要钱和名分,就想从他那要一点爱和温暖。
但托马斯却告诉亚瑟,潘妮患有妄想症,亚瑟也并非她亲生的,而是她领养来的。
从母亲的病历中,亚瑟不但证实了自己的身份,还得知自己母亲曾任自己的男友虐待他。
照顾好母亲曾是他多年来生活的一个信仰,如今,连这个信仰也崩塌了。
难道亚瑟的生活中,就没有一丁点值得让他留恋的人或事么?
或许带着娃的女邻居苏菲是其中一个。
亚瑟和苏菲在电梯中相遇,苏菲对着他会心一笑,做手势举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亚瑟在生活遇到重大变故时还会去苏菲的家和她做不可描述的事。
苏菲也会去看亚瑟的脱口秀表演,陪亚瑟逛街,在街上看到小丑杀人的报纸,在他身后告诉他:
“我觉得那家伙是英雄,高谭市少了3个混蛋,还有100万个混蛋。”
可是,这一切都是亚瑟意淫出来的,苏菲从来也没去看过他的表演,那句“我觉得那家伙是英雄”的话,也只不过是亚瑟自己内心的声音。
亚瑟一直都在努力当一个好人,他按时就诊,按时吃药,看到小孩子想逗他笑。
即便控制不住自己大笑的毛病,他也会善意地递给对方一张小卡片,告诉陌生人自己有病,还请谅解。
他照顾母亲,心怀梦想。
可这个社会将这一切都撕碎,最后连看病的福利机构也撤销了!
后来,亚瑟彻底放弃了做一个好人。
他杀蓝道,一个在老板耳朵边嚼舌头的同事。
他杀潘妮,一个领养他却任由男人折磨他的养母。
他杀莫瑞,一个他曾视为偶像却拿自己当笑话的男人。
他不再吃药,不再想要努力做一个好人,彻底放飞自我,成为了小丑,成为了高谭市被阶级欺压群众的偶像,犯罪分子中的王牌。
2
看完电影后,我第一反应是担忧。
心理学著作《社会性动物》中有提到在大众传播时代青少年模仿性自杀的案例。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新泽西州的四个少年订立了自杀协定,随后实施了他们的计划。
在这四个少年自杀后不到一周时间内,两个中西部少年也相继自杀。
社会学家戴维·菲利普斯经研究发现,媒体对这类悲剧的曝光,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青少年的自杀率。
菲利普斯和他的同事们考察了事故播出后青少年自杀率的变化,经过一周的播放后发现,青少年自杀率的增长远远高于单由偶然因素解释的比率。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我们以为自己正在创造个性,实际上却只是个模仿者。
早在2012年,《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觉醒》上映期间,美国加州一男子,携带枪支,装扮成小丑的模样进入电影院疯狂扫射。
造成12人死亡,59人受伤。
这个小丑的狂热粉,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电影《小丑》中,亚瑟·弗莱克因受欺负,杀死了三名华尔街“精英”。
这一举动引来了众多年轻人的模仿,大家在地铁中纷纷戴上小丑面具,认为自己正在伸张正义。
这有没有一点像现实中的香港废青,满腔热血地做着提线木偶,杀人放火,扰乱公共秩序,还认为自己有多么伟大,实际上不过是受了一些人的蛊惑。
如今,犯罪片文艺片《小丑》在全球范围内的大热,是否会引来一些无脑模仿者扰乱社会治安,这是我担忧的点。
3
但若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小丑》的社会意义要远大于它所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
一个社会只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然持续、稳定地积累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等新矛盾。
一个底层人民的诉说,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求救;
待在玻璃大厦中俯视众生的富豪慈善家们,愿意静下心来用心倾听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美国,我们就拿美国来举例。
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2018年报告,纽约市约有77000个流浪汉,每112个纽约人就有1个流浪汉。
根据纽约市官方网站统计,纽约“穷人”占比44.2%,位于美国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19%。
贫穷是一种病,它会恶性循环,直到让几代人都待在同一个阶层里。
知乎网友@有个老外叫马绍飞分享了这样一个形象具体的例子:
1. 假设一个愚昧无知、贫穷的年轻女性生了个男孩子,成为了单身母亲。
2. 她每天都忙着工作,不怎么关心孩子。这个男孩从小就一直听身边的人说自己只不过是个没出息的底层垃圾。
3. 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也不好好读书,最后辍学了。
4.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觉得生活痛苦不堪,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而去吸毒。这需要大量的毒资,为了挣钱他选择加入帮派,跟毒贩子一起去从事毒品交易。
5. 这个18岁的小伙子因为贩毒锒铛入狱。第一天入狱就被狱友强奸,此后每天都像野生动物一样与其他的罪犯打架斗殴。他自己逐渐地成为了一个冷漠无情的野兽。
6. 几年后他出狱了。
7. 他的家人亲友都抛弃他了,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再加上自己的犯罪记录,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8. 他为了填饱肚子去讨饭,或者重新开始贩卖毒品,偶尔去找个女孩约p。
9. 再次被拘留关押。
10. 愚昧无知、贫穷的年轻女性生了个男孩子........
电影中,慈善家兼富豪布鲁斯·韦恩在电视中说出这样一番话:
“什么孬种会做出那么冷血的事,躲在面具后面的人,嫉妒比他们更幸运的人,却害怕到不敢露出真面目。
除非这种人愿意改过自新,要不然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就会永远把这些游手好闲的废物,当成没用的小丑。”
“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靠的也是群众。
“游手好闲”的亚瑟曾经也非常想当一名好人,只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高谭市的市政府大幅削减了福利部门的预算,对精神病人的咨询部门也只能被迫关门了。
亚瑟如托马斯所愿,不再吃药,不再发病时递给人一张小卡片。
他不再努力想要成为一名好人,他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小丑。
凡事皆有因果,是亚瑟遇到的每个冷漠的人,共同制造出了小丑。
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呼吁人们,对弱势群体或者像亚瑟那样的怪咖多一些善意和耐心。
4
在电影结尾,一个戴着小丑面具的歹徒持枪杀死了托马斯·韦恩夫妇。
留下了年幼的布鲁斯·韦恩,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蝙蝠侠,在高谭市作为警局之外的力量惩恶扬善,小丑是他遇到的大反派。
小丑和蝙蝠侠共同遭遇巨大的苦难。
一个活成了他人眼中的笑话,一个啥也没做就失去了双亲。
可故事的结尾却是:
一个成为了罪犯头目,一个成为了人民英雄。
成长环境不同,即便生活中发生了不幸,最终的抉择都会不同!
可是,若没有哈哈大笑眼里却流着泪水的小丑在高谭市作恶,又何须以多金为超能力的蝙蝠侠来行侠仗义,受人敬仰?
黑化了的小丑,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的冷漠。
我虽然常看超级英雄的电影,但我不希望现实中有超级英雄的存在,就像我不希望社会中有真实小丑的存在。
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共同生活于此,彼此关联,不要让你的冷漠,成为造就小丑的一部分。
“小丑们”或许没有你这样的条件,但他们都曾想要好好生活,做个好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