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朋友向我推荐的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感动于作者李雪细腻的文笔,还有她在对自己童年不顺遂经历的回观、剖析和领悟(她的母亲是一个分裂型人格的人,对她的责备大于爱护),让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这本书中的许多案例,其实都有我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对待各种关系的影子。她通过对自我经历的敏锐解读,试图向我们传达一个事实:早年从父母那里种下的缺失爱和认可的种子,都会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结出忧郁冷漠自卑敏感暴戾的果子。
只有回观过去,原谅了过去的父母,才能和自己的创伤和解,明白影响我们抵达幸福彼岸的阻碍力量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只有放下怨恨,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才能更温和地对待自己,对待孩子,对待伴侣和各种人际关系。
斩断痛苦的轮回,只需重新爱一次自己"内心的小孩”,唯有爱上那个曾经被抛弃感包裹着的自己,才能把所有的防备、怨恨、后悔化解,也才能在对待自己的孩子、爱人、朋友时不焦躁、不抱怨。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解读我们在代际关系中的种种“轮回”:
当一个婴儿诞生,他(她)就处在“全能自恋期”,需要和母亲建立亲昵的关系,如果父母能够身心临在,给予他(她)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回应、抚慰,那么他(她)会逐渐走出这种自恋,很温和很平静地建立“客体稳定性”。如果他(她)的不安哭泣被逃避被阻止被无视,他(她)的安全感就会缺失,成年后仍然会努力寻找安全感,一些行为会让人觉得在“退行”,比如粘人、自卑、无法承担压力和责任等。如若建立了家庭,会对伴侣过分依赖或者过分冷漠。如若有了孩子,会再次重复父母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能够明锐而诚实地感知到自己的焦虑和无力,而这种感受很可能与自己幼年时期的创伤有关,那么我们就很幸运的获得了自我疗愈的契机——看到自己内心的那个没有得到父母及时回应和爱护的小婴儿,这时候我们就会自然的改变心态和方式,不再对自己的孩子的哭泣感到烦躁。他(她)的需求被我们看到,情感得到了流动,痛苦的轮回被我们就此斩断。
当然,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也无法成为完美的父母。随着自我觉察力的提高,我们会发现当年父母身上的许多让我们看不惯的毛病,我们自己身上也有。比如我的母亲就常常挑我的毛病,这让我在少年时期一度怀疑我不是她亲生的。即使是现在,她偶尔到我家呆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说我不会收拾屋子,没有把厨房弄整洁之类。直到有一次我忍不住对她说,您如果看不惯,要么帮我收拾,要么就让它保持原样,只有一点——别再叨叨了!果然,母亲从那次以后会默默帮我把厨房收拾的能照出人影来,却不再絮叨。
我知道其实母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她的需求一直是被大人忽略甚至压制的,所以她在对待我的时候自然地会沿用她父母的方式。知道了这一点,我会更加注意的是,不能把父母对我的方式传承给我的孩子。所以以前的我可能也会无意识地只盯着孩子的“缺点”,而现在的我可能更关注的是孩子的优点,并对其进行认可和鼓励。痛苦不需要被轮回,需要轮回的是爱和信任。
当我的内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同时发现,我对自己女儿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对她的行为不再絮絮叨叨,也不再对她讲很多道理,而是点到为止。以前当我对她“苦口婆心”的时候她会捂起耳朵,大声说没听见没听见。而现在,当我和她交谈的时候,她会认真耐心地听我说话,有时候甚至会回馈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主意。所以,我们无需着急,只要听见、看见、信任并陪伴, 足以。
既然我们无法做到完美,那么我们只需要做到诚实。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疲惫和无力,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为我们的错误买单。比如,有些父母的感情早已破裂,但是碍于世俗的压力,无法勇敢地走出婚姻,他们不能面对自己的无能,却把这个黑锅抛给了无辜而弱小的孩子:“都是为了你,不然我早离婚了!”“都怪你,害的我被你爸爸打!”“都怪你,不然你妈妈不会离开我们!”“你看,都是因为你,我们才这么辛苦”... ...
当我们对孩子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播撒偏执和仇恨的种子:“我的痛苦都是你的错”。不断地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角度,只能越痛苦,阻止痛苦的方法是觉知,唯有向内的觉知——原来我们曾经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原来我们的种种怨恨以及沉重感都源于对爱和认可的渴求!当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暗淡的能量化作“顽强的生命力和智慧”。当曾经的苦变成一种生命的富足时,我们对待自己的时候就会宽容许多,在面对我们的下一代时就会少走简单粗暴的弯路。
当我们完成向内的救赎,才会拥有更好的外在——我们配得上更好!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财富上,我们都有追求的权利和理由。但还是要保持诚实,诚实地回应自己的需求,诚实地回应孩子的需求。比如,当孩子要买玩具,如果你不想买,则可以告诉孩子:
我听到了,你要买玩具,你的要求很好,但我舍不得给你买,这个钱我还要给自己买东西呢。
而不是说,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你玩两天就不玩了,多浪费钱!
这是李雪给出的建议,不要做出评价,不然孩子会觉得有自己的需求是错误的可耻的,应该被拒绝。诚实和真相不会伤害任何人,而限制和评价会。
李雪说:“不是多努力就会多成功,而是你有多放松,就可以多成功。”我想,她其实更想告诉我们的是,追随自己的内心,看见并感受到自己的需求,不被限制和评价的去实践,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丰盛充盈,不要太用力地去实现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可能更容易成功。
愿我们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也能成全那份缺失的爱,让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丰富充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