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挡——拖鞋是正配。
喝咖啡——必须悠闲。
吃正餐——要用丹田之气提着。
自助餐——主打的是放开。
吃自助的人,一进门就带着劲劲的感觉。从脚底生起的干劲,可能在路上就酝酿好了,也可能前一天就准备了,还可能从三、五天前,就开始盘算了。
有干劲顶着,一进门就想直奔主题,恨不能走到服务员的前面。等待点饮料的时间也成了煎熬了。开始后,一阵风刮向目标,像儿童奔向糖果,要用急刹停下。更有心急的,不就位,衣服挂在椅背上,就开始下场了。去洗手的同伴还在路上,他已经端回一盘落座了。
减肥的人在心里会给自己放个假。有“三高”的也会暂时原谅自己,安慰说:“只是尝尝”。
带小孩的,家长会督促多吃菜,少吃甜点。哪怕是肥胖到平时需要节食的,家长也会另外开恩,建议再多吃点儿鸭肉、或者去尝尝香菇鸡汤。
大家谈论的话题大都集中在吃上,“哎,那个海鲜新不新鲜?” “海胆我不敢吃”, “那里有椒盐鸭舌你不去尝尝?” “我也去弄一点儿东北锅包肉” ““那个醉虾你不要吃,味有点儿重”。等等
所以,吃自助餐最好是和家人或者熟悉的朋友。如果和客户一起就不适合,可能会因为吃相不雅,互相之间造成阴影。
自助餐有种特别的氛围,原始生物的杀气,束缚在现实社会的矜持里。人人精神饱满,面含喜悦,却又不动声色。心中装着探囊取物的笃定,手里捻着练而不发的绝世武功。
善于思考的人,拿着盘子不着急,踱步一圈,心中慢慢打着腹稿。而一旦开动,持久而量大。
有人说:“吃自助的最高境界是——抬着进去,抬着出来”。虽然夸大,但是“敞开了吃”却是公认的。
拿菜各有特点,有人盘子装得爆满,节省来去的时间。有人零星几样,少量多趟。
顺序也各不一样,有人不讲章法,看到什么吃什么。有人就严格按照自己的顺序,先凉菜,再热菜,甜点,最后来碗汤。还有人先来一碗汤,边喝边吃。有一个朋友,每吃完一样,中间夹着吃个草莓,要换换口味。还有人吃完甜点后,又重新吃一遍。在这里“随意”被发挥成千变万化。
过程也是千差万别,有人细嚼慢咽,面前干干净净。有人左右开弓,杯盘狼藉。有人眼饿,总是拿很多,吃不下,又怕被发现,就掺杂着藏起来。
还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在家里一盘菜加一碗米饭就感觉吃饱了。来到自助餐,每一盘感觉都是第一盘,吃到饱胀了,还是感觉缺点儿什么。每次吃到最后,就后悔不该来吃自助。可是过一段时间,又不自觉地想再来一遍。
有一位女士,一紧身黑,手中捻着冒尖的两盘,举案齐眉的架势。顺着高跟鞋升起的一股劲,昂首“嘚嘚”得走着。还分出心来告诉她儿子注意地上的水。那特殊的气质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每次经过,盘子都是冒尖的,整盘羊肉串,整盘螃蟹,整盘蛋糕,整盘西瓜…..。量大又趟多。身材却不胖,可能平常在家里并不这样吃吧。
透过她的现在,能清楚地了解她的过往,也很容易看到她的将来。
所以,在食物面前,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这同时也带来了一条鄙视链。
端着一盘的会鄙视端着两盘的
装得少的会鄙视盘中冒尖的
吃蔬菜的会鄙视吃肉的
也会质疑别人吃得不健康
还会在心里蔑视别人“真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