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春节远远没有村里面乡镇里面有气氛,而且这几年是越来越没有气氛,鞭炮不给放,除了商场促销,其他什么活动都没有,商店不开门,大街小巷没有人,如今的春节,大年初一我们是完全可以现在路中间拍照的,几分钟都很难见一辆车。
小院年代比起现在热闹很多,小院里住的都是本地人,而且多是老人,年前年后,串门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手上都是各种各样哦年货,老人们拿到了多的,会分享给其他人,小朋友拿到糖果,也会挑一些给小伙伴吃,其实不过是大家互换而已。
那年代物资匮乏,年货真的是叫年货,很多东西是只有过年才有的,猫耳朵,麻团子,糖饺子,白鸽糖,冬瓜糖,各种颜色的糖果饼干,腊肠,腊鸭,发菜。冬菇,虾米,瑶柱,木耳,也是等着外婆公司发年货才有的吃,大米和油是没个公司基本标配(现在几乎也是),每年去帮外婆扛年货,都是高兴到不行,每年跟着父母去年货市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除了拿压岁钱以外,最大的乐趣,每次都要兴奋好几天,盘算着让父母帮买啥,反正准备过年了,不是太贵的东西,父母基本不会拒绝。现在生活好了,年货和平时的零食也没有了界限,想吃什么去趟超市就行,实在不愿意走路,打开淘宝也行。
买年货的时候,选烟花也是很有讲究的,手上拿的变色烟花很少的钱就能买一大把,这是必买的。现在也还有,只不过可然时间越来越短了,颜色也越来越少。跳猫,摔炮,糖果炮,冲天猴,龙珠,火树银花也是大众烟花,跳猫的刺激,火树银花的绚烂,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冲天猴和糖果炮男孩子们更喜欢。大人们总会买一堆,但是会分清楚,哪些年三十放,哪些年初一放,哪些元宵放。当年烟花也不算便宜的东西,小朋友想实现烟花自由,几乎不可能。
小院过年当天很热闹,中午开始,主要都是杀鸡杀鸭切菜煮菜的声音,小朋友们还是会在院子里玩,家里面大人们都坐满了,动不动就问成绩,还不如拿着新玩具和糖果,出来一边玩一边吃,顺便炫耀一下新衣服和新鞋子,还能欣赏家家户户挂出来的红灯笼,福字等。
随着天色渐晚,满院的孩子会一个接着一个被叫回去,小院场地平静了,可是万家灯火,照亮了春节的气息,有些家庭吃饭前会点一串鞭炮,至于这个习俗是什么意思,各有各说法,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鞭炮的声音,一个响了到一个,让我很烦恼。有些家庭在楼道放,有些在小院空地放,一旦有人在小院空地放,我们家说话就没人听得见了。因为好多人还遵守这个习俗,我们家吃饭说话都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大部分家庭吃得早,散得也早,毕竟大多数是有孩子的家庭,还要赶回去洗澡睡觉,弄得很晚的,都是孩子走了以后,安心吃喝的。
晚上的时间特别慢。因为家里面都交代孩子们,一定要天黑透了,才能放烟花,我几乎没几分钟就就去看天有没有黑透,其实就算黑透了,也要等大人吃饱喝足才能玩。一年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此了。住小院的小朋友们几乎会同时出来,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些。我们先对比一番,看看彼此有什么一样的和不一样的,然后经过一轮商量和纠结,才开始慢慢放。我爸爸和小萍爸爸还有二楼安琪爸爸基本就承担了点火专业户的工作。放着放着,其实发现楼上阳台也会有人一直看着我们,烟花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既然不自己放,看着别人玩,自己也会很开心。
烟花不耐玩,其实差不多一个小时也都没有了,只能乖乖回家,洗澡睡觉。到了晚上十二点,还要醒一次,那时候城市是最吵的,只有睡眠质量最好最好的人才不会被吵醒。大家准时出来轮流放鞭炮,贴春联,互相祝福。附近有钱人会放大型烟火,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高的,实在太美了,我们会拍手欢呼。那是我们家从来没有买过的东西。
春节是我国最最最重要的节日,好多好多年,都在盼望着过节。小院里的春节过得大家就像一家人,认识不认识都会问一声好,那是最质朴和无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