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无数的故事湮没在岁月长河之中。
对于很多人来说,关乎西域的历史,耳熟能详的便是与张骞出使、丝绸之路有关的片段。
翻开新疆作家李东先生所著的《西域四百年》,心头暗喜,竟然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来描述那段我所不甚熟悉的历史。
整本书不乏丰满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加上语言轻松自在,读来感觉大开眼界。
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汉匈争夺战”五个大字,其实,看完全书便清楚地了解到,除了汉与匈奴、西域的角逐与厮杀,围绕它们的还有交流与融合等。
事实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们时敌时友,这种微妙的关系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各地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
统一草原的冒顿单于与统一中原的刘邦之间,曾有一次名为“白登之围”的对决。刘邦被困数日,也看到了汉匈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
虽然最后刘邦乘机突围,冒顿引兵而去,但彼此间的大征战大融合也就此拉开序幕。
延宕百年的历史中,有矛盾激化时的对抗,有巩固友谊时的和亲,有太平时期的相安无事。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有和有战也无可厚非。
不过,这桩桩件件的事情背后,也掩藏着赤胆英雄们的豪气和无奈,和远嫁“公主”们的哀痛和悲苦。
班超壮年时忠诚于大漠,晚年被遗忘于戈壁原野,70岁时还在西域都护的任上遥望中原、伤怀感旧。
远嫁73岁左右的乌孙首领时,弱女子刘细君只有17岁,却要责无旁贷地担当重任。自此,她只能被迫踏上颠沛流离之路。
几百年里,为了国家兴盛的“大业”,这些或有名或无名的人物,在历史中留下了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记。
其实,古往今来,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
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了历史规律下,作者用冷静的笔触详尽地讲解了当时的情况,为读者呈现了真实而客观的汉、西域、匈奴。
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中原的农耕民族与西域的游牧民族之间,无论曾是剑拔弩张的仇敌相向,还是唇齿相依的友邻交好,血肉相连的关系一直在延续。
正如作者在《西域四百年》中着重强调一个观点: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
没有孤立的英雄,也没有割裂的历史,希望你在读完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