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401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6.25
今天是中八第七周第一次约练,我做来访者。一开始没有想好要说什么话题,后来就目前学习“焦点”的动力不足,看书、约练不积极、主动——有时候明明时间挤一挤就可以应约群里老师们的要约,却总是在迟疑中失去机会。没有约练吧,心里又着实不舒服,感觉不努力,与群里的老师差距又拉大了,于是又产生负向情绪。这样反复几次后,反思动力不足的原因是“无用武之地”,干着急使不上劲。就是虽然学习“焦点”也有一年了,参加初级地面课、网络课、复训初级,中级网课,现在又复训中级课程,但除了用在自身,再无其他平台可以实践所学。每天看群里其他老师的分享,很多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有血有肉,很是羡慕。他们将“焦点”理念、技术已然内化于心,真正做到了“生活焦点化,焦点生活化”。虽然说“焦点小屋不是竞技场,是学习坊”,拿自己的现在和以前比就好,但人的本能还是会不经意的去和“同行”“比较”,一方面看到群里很多已是“大咖”的焦点老师,每天还那么拼的、持续不断在反复学习,积极参与到约练中来,持久地在群里浸泡。更加带动自己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鼓励自己跟上“大部队”的脚步,向“大咖”们靠近。另一方面有觉得,自己和“大咖”间的距离好远,不仅悟性差,知识技能还都掌握的较慢,周围有没有很好的平台助自己成长。所以迷茫的时候,动力就不足,学习的劲头就弱,主动参与约练的信心锐减,看书分心、走神,效率自然不高。今天作为来访者,絮絮叨叨聊了大约一个小时。有时候,表面上看是有明确的困扰,就如我知道自己最近的困扰是学习动力不足,但导致该困扰的背后有许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复杂原因。有时候清楚如何做、做些什么可以改变现状,有时候又糊涂,觉得怎么做、做什么都没用。说着说着,好像有没有目标主题了。所以咨询师老师说,今天感觉不像是咨询,倒像是在聊天。说她自己没有按照咨询程序——目标、资源、一小步,来引导我,SFBT的各种问话、技术都没用上,是令自己不满意的一场咨询。观察员老师让咨询师老师给今天的这场咨询打分时,她打了4分。也讲述她做到了什么给自己打的这个分数。姑且不说咨询师的分数是否合适,但我作为来访者者的感受是,也许一开始我就是一个没有目标主题的来访者,要的就是咨询师的倾听,陪伴,接纳,同理和“发现美的眼睛”——赞美、肯定、鼓励,SFBT的咨询师只要真的相信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是带着解决答案来的,贴着来访者的思绪往下走,一起陪伴着来访者对问题、资源一一梳理就OK。也许咨询师觉得自己在咨询中做的很有限,似乎没有帮到来访者,其实那都是咨询师站在自己的视角、凭自己的知觉来评判的。咨询是否有效,是否帮到了来访者,那要听听来访者的反馈。有时候咨询师觉得非常OK,而来访者却感觉很是沮丧,没有一点起色。所以咨询的满意度,谁说了算?“大咖”的称谓谁给的?答案一目了然。
咨询一定要围绕目标进行吗?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因为凡事都有例外,目标也一样。当然有目标,就像航行有航标,有方向,路线明晰,行进过程有掌控感、力量感及希望感。但没有目标时,以接纳,理解,共情之态度,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为来访者创造一个放松、安全、无防御、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环境,认真的倾听,适时地简短的回应,恰好的赞美,就足以。